徐州日报

01

中华老字号『两来风』 即将入驻大龙湖畔 徐州日报 | 2025-07-25 

本报记者 宋新 邓璇 张静 实习生 蒋慧

清晨的徐州,总被一缕缕烟火气唤醒。辣汤在锅中翻滚的咕嘟声、煎包在铁鏊上的滋滋声、食客们满足的赞叹声,交织成这座城市最生动的晨曲。

如今,这曲“美食交响乐”将在新城区奏响新乐章。中华老字号“两来风”即将入驻大龙湖畔,云龙区启动的非遗餐饮焕彩计划,正让更多像两来风这样的老字号,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百年辣汤将香飘新城区

“听说两来风要开到新城区了?以后下楼就能喝到正宗辣汤,不用再往老城区跑啦!”家住新城区的陈霞听说这一消息,有些兴奋。

新门店选址位于大龙湖东岸的湖东道君邑商业体,目前设计方案已初步确定,即将启动内部装修工程,预计今年10月正式开门迎客。

“新店的定位是非遗餐饮展示店,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全新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徐州早餐文化的魅力。”徐州市金悦饮食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念焱表示,“新城区发展迅速,人口密度不断提升,我们希望把正宗的辣汤、煎包、锅贴等带到居民家门口。”

两来风新城区店内部空间规划独具匠心:明档厨房的设计,让食客能直观看到美食制作的全过程,从食材准备、下锅烹饪到最终装盘上桌,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吃得放心又安心;散座区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有序,营造出舒适惬意的用餐环境,无论是独自享受早餐的宁静,还是与朋友小聚畅谈,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包厢服务的设置,则为商务宴请等各类高端需求提供了私密、优雅的空间。精心设计的店面环境巧妙融入徐州文化,让食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深切感受徐州的文化魅力。

对于新城区居民而言,新店开业意味着生活便利度的提升。“我在附近写字楼上班,以前想吃正宗的包子辣汤,就得去老城区。”白领张女士说,“以后下楼买份煎包配辣汤,10分钟就能解决早餐问题,太方便了。”

除了周边居民,大龙湖景区还吸引着不少外地游客,新店更将成为品味徐州烟火气的“打卡点”。正如常带外地朋友来徐州的导游刘先生所言:“逛完景区,再尝尝地道徐州味,才算完整的徐州之旅。新店开在景区附近,游客体验感肯定更好。”

焕彩计划擦亮金字招牌

两来风的“新城布局”并非个例。为满足新城区居民以及外地游客对精品早餐的需求,三珍斋、马市街饣它汤、惠乐春等老字号品牌也即将跟随入驻湖东道君邑商业综合体。

这些老字号的“版图扩张”,正是云龙区“非遗餐饮焕彩计划”的生动实践。该计划以“守正创新”为核心,深入挖掘、整合区域内的老字号资源,推动传统饮食文化焕发新生。

徐州市区共有4个中华老字号,云龙区占3个;17个江苏老字号中,有7个位于云龙区。两来风、马市街、老同昌、三珍斋、泰康、红叶、万生园……这些品牌不仅是城市的文化符号,更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近年来,云龙区积极整合资源,通过注入现代设计理念、发放消费券等方法,助力老字号从“老招牌”变成“新网红”。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非遗餐饮品牌不仅保留传统技艺,还结合现代消费需求推出定制产品、创新宣传方式等,进一步拓展市场边界。

“要让老字号‘老而不旧’,真正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云龙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与文旅、文创的深度融合,我们希望让老字号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据了解,云龙区正在实施的老字号焕彩计划,为老字号量身定制“文化+商业”升级方案:在两来风新城区店推进过程中,云盛集团全力协调各方资源,力促门店早日开业;市民与游客可使用“汉符”“云铢”文旅产品中的消费券,在指定门店享受优惠。

在两来风户部山店,刚用“汉符”消费券买了辣汤的大学生林梓婷说:“以前觉得老字号是爸妈那辈才去的地方,现在发现它们既传统又时尚,用消费券还划算,同学都爱来打卡。”这番话,道出了云龙区老字号在年轻群体中“圈粉”的密码——守正创新,方能历久弥新。

从市井烟火到文化名片,从单一门店到品牌矩阵,云龙区的老字号们正以更鲜活的姿态,书写着徐州味道的新篇章。当一碗辣汤里喝得出历史底蕴,一个煎包里尝得到创新活力,这些老字号就真正成了城市的味觉记忆与文化地标。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