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1

传统电厂装配“智慧大脑” 徐州日报 | 2025-07-24 

本报记者 梁梦雨 实习生 谢昕芷

1分钟能创造多少可能?

在苏能股份江苏华美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美热电”)智能工厂,这个答案正被不断刷新:单台机组实时吞吐超10000个压力、流量、温度数据;燃烧参数、蒸汽温度、压力等数十个工艺指标完成智能化动态调整;生产热能覆盖面积超1500万平方米……

这座基于高效清洁的火力发电智能工厂,获评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正以“数智”为笔,改写着传统火电的发展之路。

在华美热电,运煤专列驶入翻车机房后,自动化地磅称重,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巨型翻车机如钢铁巨人般“抱起”车厢完成翻转——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无需人工值守。

“每辆运煤车都配备了特别‘身份证’,车牌号、车型尺寸等信息都是提前录入系统的,从车辆入厂到称重过磅,再到采样、计量等,全程都能自动上传至电厂管理系统生成电子报表,不需要人为干预。”燃运部部长李振恺指着监控屏介绍,职工只需轻点鼠标,便可“一手掌握”煤炭采购、检验、入库、配煤、掺烧等全链条信息,实现生产物料精准输送、质量信息实时追溯。

在先进级工厂项目建设中,华美热电充分发挥数据平台优势,实现装置、设备、人员、物料的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管控,构建火力发电厂数字化智能化一体管控平台,为打造现代新型火力电厂注入强劲“数智”动能。

“依托先进的系统集成技术,我们实现了机组自动控制、负荷预测、燃料优化等智能化应用,实时动态调整燃烧参数、蒸汽温度、压力等工艺指标,实现发电过程的最优控制。”华美热电发电部部长蔡永强介绍。

在车间里,条形码一扫,MIS检测数据实时采集、存储、分析可视化,样品的“前世今生”全部“记录在案”;设备档案、周期峰值、故障和检修记录等数据“终身可溯”……

这背后离不开遍布各车间的传感器网络,如同电厂的“神经末梢”正捕捉着设备的每一次“呼吸”。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关键参数被实时采集,经大数据“熔炉”冶炼后,转化为智慧决策的“金矿石”。

“不只是收集数据,更要让数据开口‘说话’。”信息工程师张琪解释道,“我们不仅利用物联网技术部署传感器和仪表,实现数据无线传输和远程监控、设备运行数据实时采集,更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海量生产运营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设备状态预测、故障诊断、优化运行等功能,为电厂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2锅炉高温过热器A区检测异常温升,存在结垢倾向。”集控室内,当锅炉区域某一组温度曲线出现细微波动,遍布各处的传感器便能实时捕捉变化,系统随即调取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比对分析,几秒钟内便能识别潜在故障并提前预警。

通过智能化改造和系统融合,公司实现厂用电率降低0.8%,预测性维护成本降低16%,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18%,供电标煤耗降低2.8%,设备消缺率提升3.4%,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削减60%,为电厂实现安全、绿色、高效运营插上了“智慧翅膀”。

在这里,一分钟不仅是时间刻度,更是数智化转型的速度坐标——它见证着传统电厂向“会思考、能感知、自进化”的智能电厂转变,也书写着华美热电在绿色转型赛道上的生动实践。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