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杜冰清 郭欣昕
在新沂市马陵山镇,一群色彩斑斓的鹦鹉不仅为人们带来欢乐,更“唱响”了一曲产业富民之歌。95后青年苗伟男返乡创办的鹦鹉养殖基地,凭借精益求精的培育品质跻身省内前列,成为特色养殖领域的亮眼标杆。
从兴趣到产业的华丽蜕变
走进马陵山镇金灵羽农业发展公司,恒温恒湿的育雏室内,刚孵化出来的鹦鹉雏鸟正享受着“VIP待遇”——专人调配奶粉、定期健康体检。谈起基地发展状况,苗伟男如数家珍。他自幼钟情飞鸟,大学毅然选择畜牧类专业专攻动物医学。2018年,他敏锐捕捉宠物经济风口,返回马陵山镇从养殖玄凤、虎皮鹦鹉起步创业。“当发现某些保护类鹦鹉价值更高,我立即着手申请并获得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质。”苗伟男介绍,严格的资质门槛恰是产业升级的契机。
历经5年攻坚克难,基地在疾病防控、孵化育雏等环节实现技术突破,20余亩现代化场区实现恒温恒湿孵化,雏鸟日孵化量超百只,孵化期在24天。目前基地驯养鹦鹉3000余只,以和尚鹦鹉为主力,金刚鹦鹉、葵花凤头等高价值品种年繁育超200只,“身价”最高达4万元。
智慧养殖叩开高端市场大门
高端鹦鹉身价不菲,其饲养更需专业护航。“它们智商高,需持续互动,否则易抑郁自残。”苗伟男边查看孵化情况边解释。基地创新设计,在笼舍配备铁链、树木等丰容设施,满足其行为需求,确保鹦鹉身心健康。
这些悉心照料的“明星鹦鹉”赢得市场高度认可,产品直供研学基地与大型动物园。顾客白波开心地说:“现在观众喜欢鹦鹉,我饲养了一只,平时在网上开直播,一人一鸟特别受粉丝欢迎,直播间的互动量和关注量每天都在持续上升。”
“具备合法资质的客户需求旺盛,高端品种常供不应求。”苗伟男表示,基地大型鹦鹉一个繁殖季产值突破500万元。
产业链延伸富农新路
鹦鹉经济振翅,带动周边村民共同搭乘致富快车。马陵山镇花厅村养殖户相峰饲养虎皮与玄凤鹦鹉400对,年利润超20万元;草桥镇电商单日销量最高达8000只。目前全镇鹦鹉养殖户超十户,全市范围已扩展至三十余户。
“我们聚焦种源培育,为养殖户提供优质虎皮、玄凤种苗,成熟后通过电商统一销售。”苗伟男勾勒出清晰产业蓝图,下一步将研发专用饲料,拓展笼具设计生产,完善“繁育—饲养—销售”全链条。
马陵山镇党委副书记鲍凌云表示,镇里抢抓宠物经济机遇,以鹦鹉养殖为突破口发展种苗繁育、销售与技术服务,户均收益超20万元。“未来将延伸至宠物食品生产、研学基地及文旅项目开发,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让宠物经济成为镇域增长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