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5

新生儿重症诊疗架起跨国桥 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医疗机构来徐学习交流 徐州日报 | 2025-07-21 

本报记者 张翔宇 实习生 唐海淋 詹益超

盛夏时节,徐州星晨妇儿医院迎来国际医疗交流热潮。7月12日至15日,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的医疗专家代表团相继到访,围绕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新生儿重症诊疗技术,开展深度学术研讨,达成多项合作共识并签署了技术指导协议。这同时也标志着该院新生儿诊疗技术正式融入国际医疗合作体系。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俗称慢肺,是一种常见于早产儿的慢性肺部疾病,尤其高发于长期依赖机械通气和高浓度氧疗的早产儿。这类患儿常存在肺部结构和功能改变,易出现呼吸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是全球新生儿重症救治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难点。

徐州星晨妇儿医院迎难而上,构建了完善有效的BPD全流程精细化诊疗体系,覆盖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部环节。诊断环节依托先进设备与专业团队实现精准判断;治疗阶段创新性提出“心肺同治”理念,突破单纯肺部治疗局限,综合考量心肺关联制定个性化方案,显著提升疗效。例如出生体重仅900克的早产儿小俊,辗转多家医院后仍呼吸费力,被确诊为BPD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小俊转入星晨妇儿医院后,专家团队依据“心肺同治”方案施治,患儿入院第三天病情明显好转,一周后心脏超声显示“右心”恢复正常,两周后顺利出院。

针对BPD患儿出院后家庭护理难题,医院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管理平台构建延续性医疗服务。住院期间即对家长开展全面培训,涵盖呼吸观察、呼吸机使用、清洁消毒等护理技能;同时打通院内外数据,借助便携式设备提供远程问诊、呼吸支持、营养咨询等全场景服务,将医疗关怀延伸至家庭,有效避免院外监护脱节导致的喂养困难、生长迟缓等问题。

截至2025年6月30日,徐州星晨妇儿医院慢肺诊疗中心已累计为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等7个国家及国内24个省份的1071例患儿提供线上专业指导,收治202例BPD患儿,累计完成372人次诊疗服务。

交流会上,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科业务主任马明广详细介绍了BPD诊疗成果与经验,新生儿科田晓春医生分享了BPD患儿转运救治专业经验。两国专家对医院BPD诊疗的“心肺同治”创新理念、综合治疗方案以及将先进技术与人文关怀结合的模式给予高度认可。

交流期间,徐州星晨妇儿医院执行院长韩韬分别与孟加拉国谢赫·穆吉布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曼楠教授、孟加拉国新生儿医院拉赫曼院长签署BPD诊治技术指导协议,正式确立技术指导合作关系。曼楠教授与拉赫曼院长还为马明广主任颁发了特聘顾问聘书。

会后,两国专家实地参观了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BPD诊疗中心等重点科室,徐州星晨妇儿医院医疗副院长张聪向两国来宾介绍了医院的特色专科,并重点介绍了慢肺诊疗中心。印度尼西亚PondokIndahBintaroJaya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医生Dr.Reni对医院专科建设、医疗质量及服务体系中的创新做法,尤其是慢肺治疗中心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和线上线下结合的院外监护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许多做法值得在本国医疗机构推广借鉴。

徐州星晨妇儿医院业务副院长薛天阳表示,未来医院将与两国医疗机构建立每季度远程病例研讨、年度技术培训等常态化交流机制,通过精准化学术互动与专业化能力共建,持续提升新生儿重症救治水平,推动跨国诊疗合作迈入深度协同的新阶段。他强调,医院将始终秉持“互学互鉴、资源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夯实重症学科与新生儿科国际医疗技术交流平台的建设,以更开放的姿态促进全球儿科医疗力量的联动,携手为提升新生儿救治水平贡献力量。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