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2

『第二现场』让体育激情融入城市肌理 徐州日报 | 2025-07-21 

邓璇

7月20日晚,徐州队客场挑战常州队的战鼓在常州奥体中心擂响。无法远征的徐州球迷,在家门口的景区、商圈“第二现场”大屏前,同样汇成了激情的海洋。

“第二现场”的设立,其意义远超“方便看球”的实用层面。它代表了一种将体育赛事资源普惠化、观赛行为社群化、体育激情城市化的创新探索,更是体育回归生活本源、融入城市肌理的关键一步。

“第二现场”蓬勃兴起的实质,是公共服务理念的升级与城市温度的传递。它打破了传统赛事观赛的地域限制,将竞技的激情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大屏传递给万千球迷。这背后,是城市管理者对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敏锐洞察与积极回应。回顾近期“苏超”赛场,无论是徐州主场为球迷精心准备的“硬核应援装备”、遍布场馆的免费饮水点和移动厕所,还是80辆往返奥体与地铁站的大巴车,乃至往返两地的“球迷专列”,都体现了公共服务向观赛体验末梢的延伸。这种以观赛者为圆心,不断优化细节、提升温度的服务升级,让体育赛事超越了胜负本身,成为培育城市认同感、增强市民归属感的情感纽带。

“第二现场”是撬动“赛事流量”向“城市能量”转化的创新支点,展现了文旅体商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球迷聚集带来的旺盛人气,为周边的景区、商圈注入了活力。徐州的“第二现场”正是精准把握了这一契机,将球迷的热情有效引导至消费场景,完美契合了“苏超联赛+苏新消费”的联动战略。数据显示,比赛期间,主场城市外地游客量与异地文旅消费均有显著增长,赛场之外的经济涟漪同样可观。“第二现场”不仅满足了观赛需求,更成为激活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复苏的创新引擎。一条由体育赛事驱动、企业积极参与、群众热情消费的创新产业链条已然清晰可见。

“第二现场”营造了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和集体精神共鸣。当素不相识的市民因同一场比赛、同一支球队而聚集在一起,同呼吸、共呐喊,这一刻,个体的情感因共同的期待与荣辱而紧密相连。这种基于体育精神的自发凝聚,是城市软实力的生动体现。在“第二现场”的每一次欢呼与叹息中,市民不仅是在为球队加油,更是在完成一次对城市身份认同的集体确认与强化。正如专家所言,“苏超”的火爆,深层动力正是江苏人民对家乡那份浓烈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当体育的激情不再囿于球场之内,而是流淌在城市的广场、商圈,成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公共生活组成部分时,它便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温度。徐州的“第二现场”不仅照亮了球迷的足球之夜,更照亮了体育赋能城市、服务人民、凝聚共识的创新之路。这抹跃动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激情之光,正是现代城市生活应有的活力与魅力所在。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