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明婧
当“苏超”第七轮的战鼓擂响,徐州队再一次踏上征程。7月20日晚,常州奥体中心观众们在伏天的暑热中见证了两地球员的热血拼搏。然而,比绿茵场上的汗水更令人动容的,是看台上那片为徐州汇聚的红色海洋。
这是一次关于热爱、归属与情谊的奔赴,来自天南海北的球迷用跨越千里的足迹与浸润岁月的深情,丈量着彭城大地的“有情有义”。
当天下午,满载着球迷的专列从徐州出发呼啸着驶向常州。2小时18分的旅程,将两地紧紧相连。车厢内,时间仿佛被欢腾压缩。
“徐州必胜!”的呐喊在过道间回荡,空气中弥漫着喜悦与期待。来自安徽宿州的李强和河南商丘的王芳夫妇,正与刚结识的徐州本地球迷张德克打着“掼蛋”。这趟旅程是情感的预热,是共同的期待在铁轨上奏响的和弦。
夜幕缓缓笼罩常州奥体中心,看台上球迷们的球衣连成如火的红霞。郑州市、济宁市、淮北市……一面面写着异地城市名字却为徐州飘扬的蓝色旗帜,在火红的人潮中格外醒目。
当徐州队球员突破防线踢进全场第一粒进球,“徐州队!雄起!”来自重庆的邓晚秋用脱口而出的家乡方言喊出了心中的热爱。上千公里的地理阻隔,在“为徐州加油”的纯粹与热爱前轰然消弭。徐州用情谊半径辐射出的,是“朋城”吸引力的无声证明。
在徐州求学、工作生活七年的陈明,家乡远在辽宁省朝阳市。他感慨:“徐州给了我事业,也给了我归属感。只要你来过,就会被这座城市的魅力深深折服。”时光的沉淀,让这份对徐州的真挚情感,成为刻在心底的认同与选择。
场上的战况激烈,场边“战歌”嘹亮,欢呼与呐喊震耳欲聋。终场哨响,常州奥体中心的灯光,照亮了一张张来自五湖四海却为同一抹红而激动的脸庞。暑热湿透衣衫,却让“徐州加油”的呐喊更加嘹亮,让看台上紧握的双手更加有力。
当四面八方的热忱穿越千山万水在此汇聚,当不同口音的呐喊为同一座城而沸腾,“苏超”的激情再一次点燃了无数异乡人心中的热望。
在汇聚的星光、涌动的热浪里、在炙热的心跳中,彭城大地长风万里、海纳百川的澎湃脉动正在持续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