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永康
近日,丰县顺河镇以“我们的阵地·我们的少年”活动为抓手,联动政企村社资源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乡土产业阵地中触摸发展脉搏,收获别样成长体验。
“叮——”江苏联城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的大门一开,30 多个小脑袋齐刷刷地探进来,像一排刚削尖的铅笔,兴奋得眼睛直冒光。顺河镇文化站站长张玉龙挥挥手道:“欢迎光临‘铅笔星球’!”
当机械臂“咔哒”一声抓起木条,孩子们瞬间“哇”成一片。“原来铅笔不是从文具店长出来的呀!”四年级的学生葛一诺瞪圆眼睛,好奇地问:“爷爷说他们小时候的铅笔容易断,现在的技术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文具的生产线像一条会魔法的传送带:木条仿佛在跳舞,彩笔自动注墨,橡皮被精细地切成12道“成长年轮”。张玉龙拿起一块橡皮,以橡皮12道生产工序类比成长:“每一道工序,都像你们升一个年级,少一步都成不了现在的你。”
参观完,每个孩子都领到了一份特别的“成长礼包”——一套环保文具。一位爸爸忍不住“凡尔赛”起来:“课本里说的‘工业报国’,我儿子今天可是亲手抱回家了!”
顺河统计站与白庙村组织的“小小统计员”活动同样热闹。孩子们先通过《铅笔里的数字密码》了解到铅笔的成长历程:“一支铅笔要通过37场‘体检’才能合格,你们敢不敢当小考官?”
“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攥着任务卡,穿梭在“产量山”“颜色海”之间记录产量、颜色等数据。小学生王梓涵把数据一条条工工整整地抄录下来,最后捧回一个文具大礼包,郑重地宣布:“这是我的第一份战利品!”
徐州振丰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的“蓝图绘梦”活动则展现了重工业的魅力。工业办联合张口村组织返乡大学生、青少年们走进智能化生产车间。在智能中控室,他们见识了墙体材料的“绿色本领”,并沿着生产线见证废弃原料变身环保砖的全过程。
在“未来规划师”工作坊中,气氛瞬间变得热烈,孩子们备受鼓舞,画笔飞舞。他们的画最终拼成一幅“振丰未来”画卷:有会说话的墙、会唱歌的烟囱,还有一条写着“欢迎回家”的彩虹跑道。李雨桐把画高高举起:“我要好好学习,将来真的把家乡工厂建得这么好!”
在实践活动中,青少年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更在心中悄然种下了建设家乡的种子。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道:“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加贴近家乡的产业,也让他们对‘奋斗’和‘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