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思恒
连日来,徐州持续高温。炎热天气下,徐州市出租集团雷锋车队的驾驶员们依然坚守岗位,全力保障乘客美好出行。
每天早上6点,“的哥”刘博已经准时出门。到楼下后,他先绕车一周,仔细检查车容车貌,随后认真查验车内设施和灯光设备,打扫车内卫生,最后启动车辆。
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做完,刘博的额头和手臂已经布满了汗珠,身上的工装也被汗水湿透了大半。
夏季的午后2点,太阳像个巨大的火球,炙烤着大地。即使开着空调,由于长时间背靠座椅不透气,刘博的后背和座椅常常湿透,而胸前却一片冰凉。“我这后背,简直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不过,只要乘客能舒舒服服的,这都不算什么。”刘博笑着说道。
尽管酷暑难耐,刘博的服务热情却丝毫未减。路上遇到老人、残障人士等特需乘客,他总是主动起身,热情服务。
前几天,刘博看到一位拖着购物小车的老年乘客,因腿脚不便上车困难。见此情况,他立即帮忙提拿重物,搀扶老人上车坐稳。
每天,刘博都在这样的循环中忙碌着,从清晨到日暮,汗水一遍遍浸湿他的工装,又被体温烘干,再被新的汗水浸透。但他始终用微笑和热情面对每一位乘客。
凭借这样的真情服务,刘博获得了乘客的真挚感谢和连连点赞。
在雷锋车队,像刘博这样默默奉献的司机还有很多,54 岁的晁遵权便是其中一位。他用20年的驾龄和16 年的出租车行业经验,在酷暑中书写着另一种坚守。
“做我们这一行,只要踏进车门,几乎就不会停下来,要不停地四处转悠,时刻关注叫车订单。”晁遵权说,他每天在车里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虽然辛苦,但他对出租车行业的热爱从未减少。
晁遵权始终这样要求自己:人热情、守规矩、有爱心、懂责任。
今年7月初,一位男乘客在西苑菜市场上了晁遵权的车,前往下淀。在送完乘客后,晁遵权突然发现后座上有一部华为手机,原来是刚才那位乘客遗失的。他立即调转车头,把手机送了过去,乘客非常感激。对晁遵权来说,拾金不昧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而乘客的每一次感谢和称赞,都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为了让广大乘客的出行之路更加方便、舒适,晁遵权在车厢服务上也有自己的想法。“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乘客,在被烈日晒得发烫的马路上,一上车就能感受到满满凉意,肯定会立刻感到舒适。”晁遵权说道。
因此,晁遵权一上车就会把空调开足。同时,考虑到部分乘客在夏季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他还自备了风油精、饮用水等防暑降温物品,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责任面前无小事,关注细节更重要。”在这份平凡的工作背后,雷锋车队的队员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动着每一位乘客。这是一种不放松的坚守,一种对岗位的无限热爱,他们用实际行动保障着市民的便利生活,交上了一份徐州出租人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