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昱 通讯员 周文典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关键在人。泉山区庞庄街道立足辖区实际,以“精网微格”工程为抓手,建立积分兑换激励机制,让微网格员成为社区治理的主力军,用可量化的“小积分”撬动治理效能的“大提升”。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热情,更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现在每一次走访、调解都有记录,我们更有干劲了!”7月10日,在庞庄街道召开的2025年上半年“精网微格”积分兑换暨年中总结会上,微网格员们上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这场总结会,集中且清晰地展示了街道自积分制实施以来的成果。
机制创新是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庞庄街道通过构建标准化体系与培育示范标杆,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针对微网格员承担的信息收集、矛盾调解等多元职责,街道建立“服务有记录—贡献有衡量—回馈有依据”的积分兑换闭环机制。这一机制将微网格员的治理行为细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微积分”,并以实实在在的奖励,认可他们的每一分付出。无论是解决邻里间的小摩擦,还是收集社区里的新动态,微网格员的努力都能在这套机制中得到体现与回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基层治理中亦是如此。在街道积分制实践的沃土中,优秀典型不断涌现。“网格虽小,却装着万家灯火;职务虽微,却系着民生冷暖。让我们携手同行,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刘马路社区微网格员刘传明的话语,坦诚而真挚。这位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凭借着强烈的责任担当,走遍了网格内的角落。他成功调解十余起矛盾纠纷,用耐心与智慧化解了一个个邻里间的“疙瘩”,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社区老刘”。
街道以刘传明这样的标杆为引领,通过“传帮带”模式,让老党员的经验与精神在微网格队伍中传承与发扬。年轻网格员们在老党员的带领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凝聚起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
如今,在庞庄街道,积分制的推行犹如一场春风,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深刻变革,实现了网格响应速度、居民满意度、矛盾纠纷化解率三方面的显著提升。这一机制不仅优化了工作方法,更重塑了治理理念。居民从过去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治理生态,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提升。
积分制是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需以“精网微格”为载体,推动基层治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转”深化。庞庄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王向升表示,下一步,街道将聚焦积分项目,进行“接地气”升级。新增“农忙互助”“秸秆禁烧巡查”“农田水利巡查”等实用项目,同时针对留守家庭设立“照看老人儿童”“代购生活用品”等邻里互助积分,鼓励各社区自主设置2-3个特色积分项目,激发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
现在,庞庄街道正以积分制为“金钥匙”,激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让微网格员的力量照亮基层治理“最后一米”,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在庞庄街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