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3

致胡阳光警官、茹一涵同学、尹艺晓同学的信 徐州日报 | 2025-07-15 

亲爱的胡阳光警官、茹一涵同学、尹艺晓同学:

展信安。

当读到你们三位来自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来信时,窗外阳光正穿过王杰烈士塑像的身影,在纪念馆的展厅投下温暖光斑。今年是王杰烈士牺牲60周年,这三封穿越时空的信,像三颗跳动的火种,让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心潮澎湃。这不仅是写给英雄王杰的心声,更是新时代不同岗位上的人们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杰精神最生动、最鲜活的诠释与回响。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英雄从未远去,精神永远年轻。

阳光警官,作为工作在“全国首家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公安派出所”的民警,您的来信让我们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与坚定的信仰。您对1965年7月14日那个壮烈清晨的铭记,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誓言的扪心自问,以及在社区治安、反诈前线日复一日的默默坚守,正是王杰精神在新时代守护者身上的光辉写照。您说“王杰精神已融入骨子里”,这份在平凡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坚守,正是对“人民至上,忠诚无悔”誓言的践行,也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与传承。您和无数坚守岗位的基层民警,是王杰精神在维护社会安宁最前沿最坚实的堡垒。

一涵同学,你在领唱同学突发急病时的彷徨与最终的挺身而出,让我们看到了青春最动人的模样。你姥爷说“唱王杰的歌,就要做王杰一样的人”,这句话其实道破了精神传承的本质——它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指南。你在舞台聚光灯下唱响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是关键时刻“扛起自己那份重量”的勇气与责任感。你用行动证明,王杰精神并非遥不可及,它就闪耀在青少年面对挑战、超越自我的每一次抉择中。这份青春的担当,正是英雄精神生生不息的希望之光。

艺晓同学,你在解不出难题时想起王杰叔叔的坚持,在练琴受挫时默念“不怕吃苦”的誓言,这些细碎的瞬间其实最动人。英雄精神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它就藏在你帮同学讲题时的耐心里,藏在你给军人叔叔送慰问时的笑容里,藏在你为了钢琴比赛反复练习的指尖上。你说仿佛看到王杰叔叔在为你鼓掌,为你骄傲——是的,小朋友!你的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坚持、每一次传递的善意,都在让英雄精神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你让我们看到王杰精神正在新一代少年儿童心中焕发蓬勃生机。

60年前,23岁的王杰在日记里写下:“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今天,你们三位用不同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们:这个目的,正在被千千万万的人续写。民警的坚守、初中生的担当、小学生的成长,看似平凡的故事里,都跳动着同一种脉搏——那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担当,是“为人民服务”的赤诚,是“在需要时挺身而出”的勇气。

纪念馆里,每天都有像你们一样的参观者驻足在王杰烈士的雕像前。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兵对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标语敬礼,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认真抄写日记里的句子,有像胡警官一样的公职人员在留言簿上写下初心。这些场景让我们明白:英雄的精神从不是凝固的历史,而是流动的江河,从1965年的那个清晨出发,流经你们的岗位、你们的青春、你们的成长,终将奔向更辽阔的未来。

请允许我们以王杰纪念馆的名义,替长眠的英雄说一声: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60年前的精神依然鲜活,谢谢你们用行动证明——英雄从未离开,他只是化作了千万个你我,在平凡的日子里,做着不平凡的坚持。

此致

敬礼!

金乡县鱼山街道

王杰纪念馆全体工作人员

2025年7月14日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