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德鹤 于洪涛
“一脚踏两省,鸡鸣闻四县。”地处苏鲁两省四县交界的邳州市邢楼镇,是传统的农业镇,受限于区位和基础,工业体量小而少、农业大而不强。面对周边乡镇蓬勃发展的态势,一种渴望改变、奋力跨越的紧迫感,深深扎根在5万多名干群心中。
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基础比发展。
2024年7月,邢楼镇组织了一场触及灵魂的大讨论:敢不敢喊出“邢楼真行”?能不能做到“邢楼真行”?真行的底气何在?真行的路径何寻?
重锤般的叩问,激发了昂扬的斗志。镇村统一思想、明确路径、锚定目标——奋力唱响“邢楼真行”最强音,奋力以产业拼搏突破带动邢楼跨越式发展。
项目为王,产业先行
工业项目是产业突围的硬核支撑。以“项目为王、产业先行”破局,邢楼将目光投向那片占地300亩、沉寂已久的工业园区。激活它,就是激活邢楼工业复兴的希望,也是探寻新发展路径的关键一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2024年,“邢楼镇工业园”闪亮挂牌,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杂树清理、道路硬化,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吸引多只“金凤凰”纷至沓来。
青工新材是新园区的首批成员,投资2000万元使用标准化厂房5000平方米,购置破碎机等生产设备60台套,年产脱膜粉2万吨,产值超4000万元。
“我们购买的原材料主要通过水路运输,生产的脱膜粉产品再通过水路运到附近海港,远销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而邢楼距离运河码头比较近。”谈及落户邢楼的原因,项目负责人曹舒凯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水运比汽运每吨能省50元左右,仅运费每年就可节省近100万元。”
青工新材的落户,不仅带动了园区产业发展,还为20多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数字是最有力的语言。2024年,邢楼工业园区6家企业投产,吸纳28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工业开票实现翻番,增幅邳州第一。
首批“凤凰”的一举高飞,全面点燃了邢楼干群的激情,大家逐渐摆脱“农业镇难发展工业”的思想束缚,进一步将“项目为王、产业强镇”的理念深植于心。
快马加鞭未下鞍,乘势而上快发展。
今年3月,邢楼工业园区二期开工建设,两家借链式招商契机入园的新材料企业,目前已经含苞待放。
“远处那个已经合拢的龙骨架就是科友新材的标准化厂房,面积达12000平方米,整个工厂占地25.1亩,也是我们园区首个投资亿元的项目。”站在园区大门前,邢楼镇武装部部长刘伟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该项目10月份建成后,可实现年产高白石英砂20多万吨、改性碳酸钙9万吨,年产值预计在2亿元左右。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事实证明,农业镇一样可以抓工业,我们不贪大、不求洋,着力发展适合地方特色的项目。”邢楼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江权激情满满,“机电设备、纺织服装、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各美其美,村村要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邢楼的传统农业大而不强、各村产业少而小,如何把传统的农业镇打造成边界镇域农业强镇?
知不足而后进,望远山而力行。
在做大做强工业园区的同时,邢楼镇突出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聚焦“两个增收”目标,重点发展“一串辣椒、一粒种子、一颗松茸”三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力争村村有项目。
“青平如此多‘椒’,风景这边独好。”走进青平村,这个大幅标语一下跃入记者眼帘。
青平村有40多年的辣椒种植历史,2024年,镇里大力推广扩种,高标准建设辣椒交易市场,引入电商直播,让青平辣椒“叫好又叫座”。现在558户村民中175户种植辣椒,拥有750个温室大棚,涌现了好多挣钱大户。青平村文书李壮志说起这些时有些手舞足蹈:“我们这的种植大户姚秀文去年就全款在苏州买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房款都是靠卖辣椒挣来的。”
村文书口中的姚秀文,家有16个大棚,一个棚占地两亩,年产值40万元。“我家主要种植小尖椒、螺丝椒等品种,小尖椒皮薄香辣,螺丝椒色泽鲜艳,耐长途运输,是采购商的‘抢手货’。”
一串辣椒,让邢楼的乡村振兴之路更加宽广,而一粒良种,则为邢楼镇10万亩肥沃黑土焕发新的生机。
2024年,徐州农科院认定邢楼镇的黑土地适合小麦良种繁育,遂与4家种业公司合作,划定小堌、平滩等4大片区,种植“徐麦2100”等小麦良种4600亩,探索从“卖粮食”到“卖良种”的转型。
今年,邢楼镇采取“党支部+村农业公司+订单公司+种粮大户”发展模式,推广良种繁育田2.5万亩,预计实现增收500万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耿庄村立华美丽牧场、銮墩村面粉加工、平滩村木业制造等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正在邢楼这片黑土地上拔节生长,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笑容更多了。“现在出家门走两步就能上班,既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每个月还能挣三四千元,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在邢楼镇北邢楼村致博服饰有限公司,正在赶制出口订单的村民陈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共绘“真行”,有你才行
邢楼行不行,产业来证明;邢楼行不行,有你才真行。那么,这个“你”是谁?“你”又在哪里?“你”能做什么?
“你,是心系桑梓的邢楼游子,是关注邢楼的社会各界朋友,更是扎根奋斗的全体干群!你我同心,邢楼必行!”邢楼镇党委书记范雪强深情表示。
人心齐、泰山移。产业发展,项目先行,项目招引是产业突围的生命线。邢楼镇专门设立镇级招商局,18个村支书全员上阵,全镇人人都是招商专员,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引凤还巢”成为重中之重。
地虽偏,心不远,永远拼搏向前。邢楼镇地处苏鲁边界,邢楼人将“边缘”劣势转化为“前沿”优势——通过地缘招商、亲缘招商、链式招商,紧盯山东台儿庄区、峄城区、兰陵县等周边县(市、区)的纺织服装、新型材料等企业,招商人员先后拜访3个地区的160多家企业,目前已落户项目中有5家来自台儿庄。
徐州国林包装有限公司去年8月首批落户工业园,3个月后即实现投产,跑出了“邢楼速度”。
6月30日上午,该公司生产车间20多台机器正开足马力运行,一秒钟即可生产一包蒙脱石、硅胶等不同类型的干燥剂。
“我是邢楼人,一直在台儿庄做生意,老家领导的真情邀请和拼劲干劲打动了我,经过考察后,决定回来办厂创业。”公司总经理朱兴委高兴地介绍,“从洽谈到现在,时时感到镇里的贴心服务,还积极帮助我们拓展邳州市场,公司目前已与蜂巢传动等企业签订协议。”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和国林包装一路之隔处,邳州富鸿气流纺纱项目已经投产,总经理刘荆洲也是回乡创业人员,目前担任南邢楼村支部书记,并成立纺纱公司,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走进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富鸿气流纺纱生产车间,长约百米的自动化生产线蔚为壮观。“公司准备再添置一台生产线,正式投产后,可年产10支棉纱2800吨,预计年产值在3500万元以上。”富鸿纺织总经理刘荆洲信心满满。
一步向前,步步向前。邢楼的招商步履不停向前,招商版图不断强势拓展……
当清晨的鸡鸣声再次划破两省四县的边界,邢楼人已迎着朝阳踏上新的征程。这片曾被贴上“边缘”标签的土地,正用敢闯敢干打破偏见,用实绩实效改写命运。
“邢楼真行”的最强音正越来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