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家一 实习生 胡鹤宇
当AR眼镜“唤醒”沉睡千年的文物,智慧医院为市民带来便捷就医体验,智慧站台让等车不再着急…… 在徐州,场景正成为科技与民生交融的关键纽带。
近日,徐州出台了《关于推进场景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四大领域发力,目标到2027年开放200个以上的场景机会,建成全国领先、辐射区域的场景驱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实践高地。
多元场景加速落地中,徐州如何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打造标杆应用场景?科技创新又如何通过一个个“好场景” 的实践,转化为可感知的民生温度?
治疗迈向“智”疗
智能导诊让患者找对专家,就诊缴费取药刷脸就能完成,AI辅助疾病诊断,一部手机就能预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近年来,徐州不断丰富智慧医院应用场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在智慧医院建设场景中的应用。
“爷爷,我是来给您更换管路的护士,您现在感觉怎么样?”7月11日,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慢病管理居家护理服务团队护士周伟丽接到订单,上门为患者王大爷进行更换鼻饲胃管的护理服务。
据了解,2020年起,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就开展了“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市民通过线上小程序一键下单,即可享受“医护上门”的优质医疗服务。
徐州医疗服务智能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带来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从治疗到“智”疗,已成为市民就医的新常态。
江苏智先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数字技术为支点,探索计算机科学、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融合应用的企业。“我们通过DeepSeek整合医生的诊疗记录和患者的就诊信息,可以实现病例的快速生成。”该公司总经理臧昊介绍,公司还在阅片环节引入了大数据模型,对医学影像的识别率高达98%。
从病床到云端,从诊室到居家,一个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打通了服务患者的“最后一公里”,徐州正以场景创新为核心,为徐州医疗服务的升级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打卡升级“沉浸+”
近年来,随着VR、AR、MR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文旅市场一大批沉浸式新业态、新空间和新模式不断涌现。“沉浸+” 体验已覆盖文旅消费的诸多领域,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消费者的旅游新选择。
“戴上AR眼镜,那些沉睡千年的珍宝仿佛活了过来,就在身边。” 上周末,南通游客常思在参观完徐州博物馆后兴奋地说。徐州博物馆推出的AR沉浸式观展技术,让观众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能看、能听,还能够通过语音指令、视觉识别与文物“对话”。
除此之外,游客登录徐州博物馆官网,就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足不出户便能沉浸式体验博物馆的六大展厅。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的场景应用不仅营造文化新样态,也丰富了全天候的文旅产品供给。
夜幕降临,云龙湖畔光影流转,登上游船,跟着苏轼穿越时空。这是由徐州市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出品的《彭城风华》,将多种前沿技术与艺术呈现方式创新应用,让观众在实景演出中体验多元艺术氛围。
近年来,徐州文旅部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建设正开启“加速跑”。徐州文旅集团全力打造云龙湖巨型旅游产品,上线智慧旅游系统,已全面覆盖云龙湖游船码头、滑索道、水族馆等区域,感知触角延伸到景区各处。
在徐州,“新技术”不断涌现,激活了“沉浸+” 新体验,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感知维度,更重塑了文旅产业的形态与边界,激活了散落的历史文化元素,持续为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治理走向“智”理
以场景搭建提高公共交通资源利用率和旅客出行效率,在徐州的街头“破茧”而出。
掏出手机扫一扫,公交信息全知晓。近年来,街头悄然出现的“智慧公交站台”,正让市民习以为常的等车场景发生着改变。
为提升市民智慧出行体验,徐州公交集团推出“一站一码”服务,依托“扫码即查”的便捷交互模式,市民无需下载App,仅需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扫描站台二维码,即可一站掌控途经线路、实时追踪公交车位置、精准预判到站时间。让等车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规划,显著提升了市民交通出行的效率与体验。
当智慧出行的触角延伸至城市街头,徐州正以场景创新加速城市治理的智慧化转型。
近年来,徐州市城管局以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为目标,持续推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融合建设运行。
打开徐州市城市运行综合监管平台,市政公用、市容管理、环卫监管等模块清晰可见,该平台依托“人工采集 + 监测设备感知+无人机巡检+AI 识别”的四维采集网络,聚焦市容、环卫、市政、执法等多个领域,构建起运行监测、精准治理、高效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治理体系。
治理场景化、精细化,徐州以具体应用场景驱动智慧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效能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