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雷 通讯员 樊雪)“启用!”7月9日,在位于贾汪区大吴街道的徐州国际集装箱滚装码头上,“徐州—扬州—上海”集装箱精品航线首航仪式如期举行,标志着该航线正式开通,徐州港双楼作业区“通江达海”再添新动能。
当日上午9点38分,伴随着承重40.5吨、起升高度16.8米的电动轨道龙门吊吊臂缓缓移动,集装箱稳稳落入在泊区有序停靠的船舱内。
“航线一开,船期密了、运力涨了,客户的货物运输更高效。”徐州双楼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江苏集海航运有限公司在徐州首次开通航线。至此,徐州港双楼作业区的运输通道从4家增到5家,能运输近200个集装箱,比原来翻了一倍。同时,航线上的船期密度可实现一至两天一班,时效更强;货物能借扬州、武汉中转,通过河江联运,一路延伸到川渝大地,比以往只到武汉的航线走得更远。”
“航线以扬州为中转站,切实让货物通过水路航行走上‘快车道’。”扬州远扬国际集装箱码头市场总监胡顺喜介绍道,徐州货物经此航线2.5天可抵达扬州,换乘大船后24小时直抵上海洋山深水港,全程最多3.5天,较以往缩短1.5天。“货运的物流成本也更划算,徐州的工程机械、钢铁,河南的化肥、化工产品,山东的蔬菜等都能搭上这趟‘经济舱’。”
记者了解到,此次航线启用是继2017年1月徐州至太仓、2018年5月徐州至连云港、今年4月徐州至济宁3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后,徐州港双楼作业区迎来的第四条集装箱精品航线,让千年运河“黄金水道”释放更多更强的“黄金效益”。
依港口聚资源、依资源兴产业、依产业兴城镇。近年来,大吴街道立足生产服务型枢纽定位,抢抓内河航运发展重大机遇,积极融入“水运江苏”“水运徐州”建设,依托内河港“多式联运功能+口岸功能”开放平台优势,全力服务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发展,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临港产业布局,推动腹地企业和徐州港双楼作业区深度融合,促进“物流+制造”两业融合,为客户提供安全、经济、专业、快捷的物流服务。
“港口连产业,物流串制造,咱们要借着这股水运‘东风’,推进大吴港产城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大吴街道党工委书记袁朝锋表示,通过不断深化与上港集团合作,将上港集团的外贸箱源、航线优势及服务功能前置至徐州港双楼作业区,服务区域内进出口客户,为徐州制造业、物流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有效降低区域物流成本,打造国家级枢纽经济示范区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