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6

从“速览”到“深探”再到“栖居”,游客点赞—— 徐州,值得一来再来细细品味 徐州日报 | 2025-07-09 

本报记者 周翔宇

入夏后,和气温一同攀升的,还有徐州的旅游热度。走在彭城的大街小巷,无论是繁华商圈,还是地铁站台,总能听到南腔北调的五湖四海口音。

每位游客都带着不同期待而来,也携着独特记忆离去。在诸多塑造旅游印象的因子中,停留时长如同精准的刻度,悄然勾勒出城市形象的多棱面。

为探寻游客眼中的徐州模样,记者走访了各大景区、商圈,与停留单日、两日及多日的游客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用不同的时间维度,描摹出这座城市的万千风情。

一日速览: 在烟火与便捷中初遇徐州

7月4日晚,在富国街,记者遇见了来自杭州的游客李云,她手里拿着3个袋子的食物,一脸笑容。

“我中午到的徐州,早晨出门有事耽误了,饿着肚子赶高铁,到徐州时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她一边滑动手机翻看美团里收藏的店铺,一边无奈地笑道。原本计划直奔市区一家地锅鸡老店,却因空腹太久扛不住,最终在车站附近的快餐店匆匆垫了一些。

“酒店就订在市中心,下午行程排得挺满。”因住宿便利,她的步履格外从容。白天,她打卡了文庙、回龙窝等地标,傍晚特意来到富国街,如愿尝到了想念已久的地锅鸡,还打包了一些烧烤与小吃。

她举起手中的塑料袋,笑着告诉记者:“晚上回酒店处理工作时,吃些好吃的,疲惫感都消散大半了。”

谈及对徐州的印象,李云感慨道:“网上说徐州好吃的很多,风景优美,果然名不虚传。文庙有种古今融合的韵味,回龙窝的清幽景致,都让人难忘。”

两日深探:

因赛事结缘,为风景驻足

来自南通的张先生、刘女士一家,7月5日下午自驾抵达徐州来看南通队客场对战徐州队的“苏超”球赛,选择新城片区的酒店入住。

“到达酒店的时候,离球赛开始还有段时间,我们就先去大龙湖转了转,景致不错。”张先生回忆道。比赛开始前,张先生一家在奥体中心外的集市里逛得不亦乐乎。“吃的喝的琳琅满目,烤肉筋的香味一个劲儿往鼻子里钻,愣是又馋饿了,我们每人来了份烤肉筋卷饼,吃得满嘴流油。”刘女士笑着说。

为球赛而来,与城市结缘,赛后自然也要好好看看这座城市的模样。

“第二天下午就得返程,时间太紧了,我们又打卡了几处标志性景点。云龙湖波光粼粼的,岸边绿树成荫。云龙山也去了,但是天太热没爬到顶,听说山顶观景台能俯瞰全城。”张先生略带遗憾地笑道,“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再来。”

说起这趟旅程的感受,张先生夫妻俩给出回答:“徐州值得逛的地方太多了,得沉下心慢慢品,急不得。”

多日栖居:

不慌不忙,读懂生活本味

在故黄河边租房居住的杜晓,来自山西,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在网络上找了一份的新媒体兼职工作,以旅居的方式辗转各地,寻找合心意的城市定居发展。

“在徐州待了十多天,最舒服的就是这份‘不慌不忙’。”在他看来,住下来才能像本地人那样,自在地融进这座城的呼吸里。

杜晓掰着手指细数:彭城七里上的黄楼、户部山、回龙窝、徐州博物馆都逛过了,稍远些的马陵山、大洞山等地,也约了新认识的朋友一起爬过。

“前几天特意起大早去云龙山拍日出,傍晚又蹲在云龙湖岸边等日落,朋友圈一发,评论区全是‘求定位’的,都说拍得太好看了。”他笑着晃了晃手机里的照片。

徐州都有什么魅力,让人“不想走”?杜晓心里早有了答案:“徐州太适合生活了。好吃的扎堆,好玩的也多,日子从没觉得单调。好多热门城市,只适合玩不适合住。但徐州不一样,新鲜劲过了,反倒更让人舍不得离开。”至于何时去下一个城市,他还没打算:“反正近期不走,说不定,就留在这儿了。”

从匆匆一瞥到深度融入,远到而来的人们停留的时间或长或短,看到的风景也不尽相同,却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魅力和热情。徐州,正以多元姿态迎接每一位来客,这里值得一来再来,细细品味。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