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6

看科技成果如何『变身』新质生产力—— 新沂水蜜桃的田间突围 徐州日报 | 2025-07-07 

本报记者 蔡思祥

初夏时节,走进江苏省新沂市时集镇的水蜜桃种植基地,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桃香。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辆辆冷链运输车整装待发,将这份“甜蜜”送往全国各地。“过去种桃靠经验,现在靠科技!”有着20年种植经验的桃农徐伟说。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从“提篮叫卖”到“云端热销”,新沂水蜜桃产业在科技赋能下实现华丽转身,成为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科技“点金”,桃种焕新

新沂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丘陵地带特有的沙砾层土壤,透气性好,下雨后可很快吸收,因此特别适合水蜜桃的种植。当地种植水蜜桃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素有“中国水蜜桃之乡”的美誉。种植品种有早、中、晚熟品种,上市时间从6月至9月。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消费升级,传统品种逐渐暴露出果实大小不均、甜度不稳定、抗病性差、不耐贮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前,我们的桃子经常出现‘大小年’现象,丰产时价格低,减产时又没货,果农收入很不稳定。”时集镇党委书记张怀友回忆道。

新沂市抓住农业产业科技创新这个重点,与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南京农业大学经过长期不间断地科技试种示范,相继成功培育和改良出了春美、中国砂红、大珍宝、春蜜、霞脆、新白凤等在内的10余个早、中、晚熟品种,满足了桃农需求的同时,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建成了以踢球山、马陵山区和徐塘林场为主的三大水蜜桃产区。当地桃农们又经过自我探索,形成了以“钟吾”“人未老”等为代表的著名优质水蜜桃品种。2017年,新沂水蜜桃区域公共品牌正式启用,带动更多果农走上种桃致富路。

双塘镇孟庄村桃农乔文彬就是尝到了科技带来甜头的桃农之一。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的300亩桃园种了3个品种:6月份上市的突围、7月份上市的白凤和沙红、9月份上市的川岛。3个品种把桃子的收益期拉长了,其中最早上市品种均价在12元/斤。如今,孟庄村8栋智能化大棚正拔地而起,明年这里的桃树种植将实现完全智能化。

最新数据显示,新沂市的水蜜桃良种覆盖率达90%,果园亩均产值较传统模式增长20%以上。8个月的超长上市期,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时令鲜果的需求,也为桃农带来丰厚回报。

高效栽培,桃树健壮

走进时集镇徐伟家庭农场,这里桃树的形状呈英文字母Y字形。“这可不是为了摆造型。”农场主徐伟告诉记者,这是当地应用的一项新的现代化栽培技术。从果形上来看,几乎每颗桃子都是圆润周正的;每颗桃子透光性好,能360度地接受光照,不会有桃子因为表面照不到阳光而发青或者表面有斑的情况发生;最重要的是,它通过控制产量来确保品质,传统的树形一棵树的结果数是200到300颗,而这种Y字形能控制在100颗左右,这样就能确保挂果的每一颗桃子都能够充分地吸收树枝的营养,实现优产优质。

徐伟家庭农场同时是新沂市农业农村局指定的绿色循环种养实验推广基地。徐伟说,桃农定期对桃园进行杂草清除的工作,也被一种叫苕子的植物替代,不仅减去了劳作的辛苦,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湿度。农场同时利用“腐熟粪肥 + 配方肥 + 机械深施”“腐熟粪肥 + 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桃子品质进一步提高,让南北客户品桃以后就念念不忘。“这就是农业科技的力量。”

不远处,高流镇老范村的标准化水蜜桃种植基地,一列灵巧的轨道小火车正沿着蜿蜒轨道穿梭于桃林之间。车斗里,满载着刚刚采摘下来、带着露珠的新鲜水蜜桃,它们即将被运往现代化的智能分拣中心。

“变化翻天覆地!”果农刘辉看着穿梭的小火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过去摘桃子,全靠肩挑背扛,走几里山路是常事,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就摘个七八百斤,效率低,人也累。现在好了,我们‘坐’着小火车到地头采摘,摘下的桃子直接运走分拣,光这一项,就节省了60%的人力,采摘量更是翻了两番!”这列穿梭于桃林间的“钢铁驼队”,正是现代农业装备提升生产效率的生动写照。

增产增效的密码,深藏在桃园的“神经末梢”。在郁郁葱葱的桃林深处,物联网传感器如同24小时在岗的“哨兵”,不间断地监测着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墒情等关键环境因子。这些实时数据汇入智能管理系统,与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紧密联动,实现真正的按需供给、精准滴灌。

技术员徐耀指着控制终端介绍:“有了这套‘智慧大脑’,我们彻底告别了凭经验、大水漫灌的老路子。系统根据实时数据分析,精准指导何时浇水、施多少肥。不仅每亩节水超40%,化肥用量也减少了15%。更神奇的是,桃子品质不降反升,糖度普遍提高2度以上,稳定保持在12度以上,口感更甜更醇。”

精准分拣,桃质升级

分拣环节的科技含量更高。采摘只是第一步,品质的严格把控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在智能分拣中心,每颗水蜜桃都要接受高科技的“全面体检”。AI糖度检测仪以惊人的0.5秒/颗的速度进行无损精准扫描,360°视觉识别系统同步高速运转,大小、色泽、瑕疵、糖度等20多项核心指标瞬间尽在掌握。

“这套AI无损分拣设备是我们的核心‘武器’。”新沂市水蜜桃协会会长庄彦军解释道,“它的糖度检测精度能达到0.1度。不仅能精准区分次果和好果,还能根据重量、糖度等关键指标进行精细分级。比如这台设备,能替代至少20个熟练工人的工作量,自动将果子分入不同通道:200克到250克、250克到300克、300克到350克……分级清清楚楚。”分级带来的是优果优价:A级果个头大、糖度高、品相佳,直供高端商超和精品团购;B级果品质优良,进入普通批发市场;C级果则进入深加工环节,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冷链“加码”,桃鲜如初

水蜜桃素有“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日腐烂”之说。为破解保鲜难题,新沂市投巨资建设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引进真空预冷、气调包装等先进技术。

采摘下的水蜜桃,第一时间进入1 - 5℃的低温冷库,配合先进的气调保鲜技术,水蜜桃的保鲜期被延长至30天以上。这种“低温休眠 + 错峰上市”的模式,不仅最大程度锁住了鲜桃的糖度与脆爽口感,更巧妙地实现了市场供应的“时间差”,有效规避了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波动。

“我们协会的冷库年储藏能力约5000吨。”庄彦军介绍,“过去没有冷库,果子一下树就得抢时间上市,结果往往导致市场短期内供过于求,价格‘跳水’,果农收益受损。有了冷链技术赋能,加上优化品种结构,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供应链时间被拉长,水蜜桃的上市期从传统的4个月左右,延长到7至8个月,基本实现从4月到11月的超长供应。货架期长了,产业链延伸了,产业效益自然节节攀升。”

在顺丰快递揽收点,桃子们“坐”在托盘上,进入智能分拣机,进行运输前的“体检”。放桃子的托盘,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内存型自由移动双层结构技术,内置芯片,在防止水果受挤压影响的同时,可以自动记录每个桃子的检测数据。

“依据水蜜桃的大小、重量、圆整度、甜度等指标自动划分等级。”顺丰快递揽收点的负责人说,不合格的桃子被剔除,符合标准的桃子则按照分级要求,自动进入对应的“跑道”,然后装箱打包,交由快递发运。

“你看,有了小程序,摘桃卖桃都不用愁了。”徐伟向记者展示着小程序的页面,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他把自家的桃子品种产量进行上传,大数据平台会根据智能分析,精准指导采摘时间、入库时间,并对接市场客户,让他省心又放心,丰产又增收。

品牌“添翼”,桃名远扬

在时集镇白石村,一场直播带货正在进行。“宝子们看这个桃,皮薄得能透光,我轻轻一撕就下来了……”主播陈二行对着镜头展示水蜜桃的诱人品质。走进陈二行的发货仓库,工人们正将一箱箱红中透粉、圆润饱满的中桃9号快递打包,作为硬质脆桃,它的糖分高达14—15度,在小红书上成为爆款,直播间数据显示,单日最高发货量就卖出10000单,日均稳定销售1万斤,3000单货件飞往全国各地。

新沂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搭建了水蜜桃示范园平台,整合全市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产品资源,全面推广新沂水蜜桃公用区域品牌,与新盛农发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为提升品牌价值,新沂连续多年举办水蜜桃文化节,凭借“桃醉南北客、一品皆心怡”等宣传定位,新沂水蜜桃打造中国第一硬溶质水蜜桃的目标也愈发接近。近年来还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证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品牌推广,在央视、地铁站等平台投放广告。

今年“苏超”更是让踢球山水蜜桃爆火,新沂紧紧抓住“苏超”热度,苏超特别款踢球山水蜜桃已在各大平台上架,“一口甜蜜,一生心怡”和“踢球山水蜜桃——踢赢苏超”已成为网络热词。

最新数据显示,新沂市的水蜜桃良种覆盖率达90%,果园亩均产值较传统模式增长20%以上。依托这一“甜蜜产业”,当地2000多户桃农辛勤耕耘,年产优质水蜜桃突破10万吨。8个月的超长上市期,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时令鲜果的需求,也为桃农带来丰厚回报。年产值近20亿元的亮眼成绩,彰显了科技兴农和品牌强农的强大力量。

从一粒种子到一颗鲜桃,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新沂水蜜桃的“突围之路”生动诠释了“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深刻内涵。在这里,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在品牌的加持下催生出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

放眼广袤田野,科技赋能下的新沂水蜜桃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颗小小的桃子,不仅甜了消费者的舌尖,更富了农民的生活,美了乡村的容颜,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精彩注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科技与农业的“双向奔赴”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这些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划重点

新沂市水蜜桃产业的发展经验是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

一、科技赋能种植环节

◎品种改良与创新

问题:传统品种存在果实大小不均、甜度不稳定、抗病性差、不耐贮存等问题。

经验: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长期试种示范,培育和改良适合本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例如,新沂市与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成功培育出10余个早、中、晚熟品种,解决了传统品种的缺陷,延长了上市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推广建议:各地应结合自身气候、土壤条件,与省、市农业科研机构合作,针对当地主要农产品进行品种改良,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现代化栽培技术应用

问题:传统栽培方式产量低、品质不稳定。

经验:推广现代化栽培技术,如Y字形树形栽培,控制产量以确保品质;采用绿色循环种养模式,如“腐熟粪肥 + 配方肥 + 机械深施”“腐熟粪肥 + 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升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

推广建议:各地可因地制宜,引进和推广适合本地的现代化栽培技术,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物联网与智能管理

问题:传统种植依赖经验,难以精准控制。

经验:在桃园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墒情等环境因素,与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联动,实现精准滴灌和施肥,节水节肥的同时,提升果实品质。

推广建议: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设智慧农业设施,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二、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化应用

问题:传统采摘和运输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经验:引入水肥一体农机、轨道小火车等现代化农业装备,如轨道小火车,用于采摘和运输,节省人力,提高采摘效率。

推广建议:各地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推广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的小型化、智能化农机设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分拣与分级

问题:传统分拣方式效率低,分级不准确。

经验:建设智能分拣中心,利用AI糖度检测仪和360°视觉识别系统,对水蜜桃进行无损精准扫描和分级,实现优果优价,提升产品附加值。

推广建议: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引进智能分拣设备,提升农产品的分级和包装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解决保鲜与销售难题

◎冷链物流建设

问题:水蜜桃保鲜期短,集中上市导致价格波动。

经验: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采用真空预冷、冷库储存等先进技术,延长保鲜期,实现错峰上市,稳定市场价格。

推广建议:各地应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支持农产品产地建设冷库和冷链运输设施,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和货架期。

◎电商平台与品牌营销

问题:传统销售渠道有限,品牌影响力不足。

经验:利用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例如,新沂市通过举办桃花节、在“苏超”投放广告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推广建议:各地应积极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四、强化组织与政策支持

◎政府引导与扶持

经验:新沂市政府牵头整合资源,推广公用区域品牌;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品牌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

推广建议: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合作社与企业带动

经验:通过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

推广建议: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或与农业企业合作,实现抱团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