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羿帆 通讯员 王圆 石梦
一张方桌、几杯热茶,一场场充满温情的家访,正悄然改变着银行与员工、家庭的联结方式。当前,沛县农商行以常态化家访为纽带,创新构建“单位—员工—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生态,让制度刚性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织密责任网络
让关怀有章可循
沛县农商行将家访纳入党委重点工作,构建“党委牵头、行长室落实、纪委督导”责任体系,分层压实走访任务。行领导带头垂范,每年年末都会走进员工家中,与员工家属围坐畅谈,既传递组织关怀,也倾听家庭诉求;部门和支行负责人同步跟进,确保全体员工走访全覆盖。
为精准回应员工需求,该行制定“八必访”清单:新员工入职时,开展“融入式家访”,帮助家属了解银行文化;员工遭遇家庭变故,48小时内启动慰问机制。去年,一名员工父亲突发重病,行领导第一时间带队家访,不仅送去慰问金,还协调内部医疗资源,这份雪中送炭的关怀,让员工感动不已。此外,通过建立问题“发现—反馈—解决—销号”全流程台账,2024年累计解决员工住房、子女入学等难题30余件,办结率超95%。
深化双向沟通
让管理更有温度
在家访过程中,沛县农商行将政策宣导、情感关怀与风险防控深度融合。工作人员以“拉家常”的方式,向家属宣讲清廉金融文化,邀请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崔寨支行更创新开展“家庭助廉座谈会”,通过观看廉政短片、分享案例,让廉洁意识在家庭扎根。
该行还推出“讲、问、听、办”四步工作法:向家属介绍员工工作表现,询问八小时外的生活状况,倾听对银行管理的建议,限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将家访与员工行为排查结合,通过查看征信报告等方式,去年成功发现并化解4起投资异常、负债过高等苗头性风险。
创新方式方法
让关怀跨越距离
面对员工分布广、异地办公多的现状,沛县农商行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家访模式。对重点员工坚持“三带访”标准——带慰问品、带员工手册、带问题清单,增强仪式感;开发“家访云平台”,通过视频连线实现异地员工全覆盖。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员工感叹地说:“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依托“家访案例库”,该行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曾有员工因家属重病情绪低落,通过家访了解情况后,银行不仅协调医疗资源,还灵活调整该员工的工作时间。在组织的暖心支持下,员工很快重拾信心,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
从“家门”到“心门”,从关怀到共赢。沛县农商行以家访为桥,将组织温暖传递到员工家庭,既提升了员工归属感,又筑牢了风险防线,实现了管理效能与人文温度的有机统一。这份“家行共融”的生动实践,正为新时代企业治理提供可借鉴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