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佩剑
6月27日上午,睢宁县金城街道金港社区的小宇(化名)抚摸着新房间书桌上的台灯,脸上露出笑容。当日,睢宁团县委志愿者为他送来崭新四件套,小宇父亲用手语表达着感谢,母亲也红了眼眶。
今年以来,睢宁团县委持续推进“梦想小屋”建设,为困境儿童打造温暖的成长空间,截至目前共计打造36间,惠及金城街道、岚山镇、官山镇等镇(街道)的51名困境儿童。“每间小屋均严格执行‘三面改造、六物到位’标准,即顶面采用防潮吊顶,墙面涂刷环保涂料,地面进行安全铺装,配备定制的书桌、衣柜、窗帘等,竣工后由第三方机构检测甲醛,验收合格后交付。”睢宁团县委希望办工作人员李元朝介绍。
常青社区党支部委员朱磊说:“社区针对辖区内困境儿童建立了常态化关爱机制,不仅安排志愿者定期上门进行课业辅导、心理陪伴,还联动爱心企业捐赠学习用品。”
6月24日下午,在岚山镇袁楼村3组的一处“梦想小屋”中,岚山镇青年志愿者陈慧正为8岁的小雷(化名)辅导作业。在陈慧耐心的讲解下,小雷慢慢掌握了解题方法。陈慧已多次来为他辅导功课、分享有趣的故事,小雷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在作文里写道:“新房间的窗户晚上能看到星星,就像志愿者姐姐讲的故事一样温暖。”
岚山镇上半年共完成5户“梦想小屋”建设,在刚竣工的“梦想小屋”内,奶白色的吊顶、防滑地板与统一配备的家具尽显温馨。
岚山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李鑫说:“小屋建成只是起点,岚山镇将根据困境儿童需求,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关爱方式、拓宽帮扶渠道,通过学习辅导、生活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生活焕新’和‘精神焕彩’的成长转变。”
自2020年睢宁县“事实孤儿”居住空间改造关爱行动启动以来,睢宁团县委在全市试点构建“1+4”区域化关爱体系,创新关爱模式,落实关爱结对,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等帮扶服务,让每一名“事实孤儿”生活有尊严、成长有温度、未来有希望。同时,睢宁团县委还发挥联动作用,以“梦想小屋”建设为纽带,联系县民政、残联等部门,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以“事实孤儿”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具有区域特色的关爱活动。
“五年来,已完成364户‘梦想小屋’改造,惠及困境青少年395名。为进一步完善困境青少年‘物质帮扶+精神关爱+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我们还招募了‘希望家长’,围绕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睢宁团县委组宣部部长朱冰纯说。
睢宁团县委书记沙旭东表示,下一步,睢宁团县委计划进一步链接社会资源,丰富志愿队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发更多元化的关爱项目,如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提升关爱服务的质量和持续性,确保每一名受益的青少年都能在关爱中自信成长,勇敢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