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5

打造服务企业“前沿哨所” 云龙区汉风街道人大工委凝智聚力助推淮海金融服务中心建设 徐州日报 | 2025-07-04 

本报记者 宋新 范海杰 通讯员 徐艳松 贺煦峰

“我们科技型企业急需政策扶持,能否为我们架起政策直通桥”“每天上演‘抢车位大战’,盼着交警大队帮忙协调解决”……在云龙区汉风街道人大工委携手招商蛇口徐州事业部打造的汉风街道人大代表“三位一体”调研现场,淮海金融聚集区的企业代表们打开了话匣子,把企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一股脑儿抛向人大代表。

汉风街道人大工委始终紧跟云龙区委‘一核三心’战略部署,怀着对使命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在淮海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征程中勇挑重担、破浪前行。搭建平台汇聚力量、深入调研洞察症结、落实建议破解难题、强化监督保障质效,汉风街道人大工委的四大工作板块紧密相连、协同发力,织就了一张覆盖全面、层次丰富的服务网络,为淮海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汉风街道人大工委瞄准金融服务中心发展蓝图,将企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成服务企业的“前沿哨所”。在这里,政策宣讲会已成功举办13次,财税、金融等惠企政策如同温暖春雨,精准浇灌企业发展土壤;7场人大代表讲坛,行业专家与代表们围坐一堂,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知识的光芒相互交织,持续释放着资源共享、智慧交融的“强磁场”效应。

在“人大助力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主题活动中,人大代表们化身为“牵线红娘”,积极搭建沟通桥梁,组织企业深入交流。思维的激烈交锋之下,合作的种子迅速发芽结果。最终,中心内大型国企与3家制造业企业成功“牵手”,达成供应链金融合作,创新融资模式如同及时雨,让3家企业共收获2000余万元融资,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汉风街道人大工委充分发挥企业人大代表“桥梁纽带”的关键作用,以“实地走访+接待选民”为双轮驱动,构建起全方位、多维度的调研网络。由企业代表、街道干部组成的“先锋调研队”,对金融服务中心30余栋商务楼宇展开“地毯式”摸排,逐户走访数百家企业。建立“一楼一档”的详实台账,确保问题无一遗漏。

在线下走访的同时,工委严格落实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制度,每月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坐镇联络站,这里已成为问题收集的“前哨阵地”。代表们与选民面对面交流,耐心倾听每一个声音,从选民反馈中捕捉线索,填补调研盲区。

这种“走访摸排+选民补充”的立体调研模式,如同精准的“扫描仪”,共收集企业难题114件,真正做到对企业发展难题“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为后续精准施策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汉风街道人大工委以人大建议全力破解发展难题。依托扎实调研,人大代表们成为“智囊团”,聚焦企业关切,精心撰写28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建议。

面对员工停车难这一“老大难”问题,代表们提出优化停车设施规划、推广路边停车划线模式、建立立体停车场等一系列“组合拳”解决方案,直击问题要害。

这些凝聚着智慧与心血的建议提交后,迅速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今,云龙区金融服务中心发展专班高效运转,新业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入驻。周边停车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700余个新增车位已交付使用,曾经让企业头疼不已的“停车难”,正逐渐变成员工脸上的“满意笑容”。

针对政策落实与项目推进等核心工作,汉风街道人大工委联合人大代表紧盯每个环节,确保政策精准落地、项目有序推进。在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中,汉风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开展9次专项视察,全流程跟踪6个项目,从项目规划的“蓝图绘制”到竣工验收的“完美收官”,代表们以“行走的督察员”身份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进展、收集群众反馈。

同时,依托议政代表会平台,广泛听取企业人大代表的工作汇报,充分发挥代表“前沿哨兵”作用,及时捕捉潜在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全流程、立体化监督,为金融服务中心高质量发展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从搭建平台汇聚发展合力,到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症结;从落实建议破解发展难题,再到强化监督保障工作质效,汉风街道人大工委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在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画卷上,描绘出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奋斗图景。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