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亚妮
■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携手山西大同、安徽合肥、贵州贵阳、山东青岛、甘肃天水、湖北咸宁六座城市主流媒体共同开展“一万平方公里看中国”七省联动融媒体行动。让我们先从徐州出发,在一平方公里的方寸之间,见证城市发展最生动的变迁。
有人说,一座充满幸福感的城市,既“安放得了肉身”,也“容得下灵魂”。
也许是日日逐新的活力动能、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也许是寻常巷陌里氤氲的人间烟火气,也许是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细节……
人们选择徐州、扎根徐州,离不开这座城给予的机遇和发展环境,既有施展抱负的舞台,也有安享生活的港湾。
一直以来,徐州始终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从“探企直播”到“就业大篷车”再到“直播带岗”,一场场专题招聘让在徐企业和人才“双向奔赴”。
2024年,徐州荣登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12所驻徐高校的53343名毕业生中,留徐就业人数超1.4万,留徐率升至26.7%……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无数青春梦想在彭城大地落地生根的鲜活见证。
在徐州,幸福的答案藏在热气腾腾的烟火里,隐在拼搏奋斗的汗水中,也写在细致入微的民生细节上。
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传出老人们下棋时的爽朗笑声与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
曾经斑驳的老旧小区,如今悄然蝶变,一部部新加装的电梯平稳运行,载起居民“一键直达”的幸福;
一个个承载着希望的“梦想小屋”悄然生长,崭新的书桌靠着明亮的窗台摆放,织就了一张守护事实孤儿的温情之网……
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有力见证了徐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民生建设补短提优的坚定决心和铿锵步伐。
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徐州聚焦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26家三级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到徐州看病”已成为周边城市群众首选,让病有所医掷地有声;10所高中新改扩建,新增学位2.4万个,使学有所教更有保障;新建11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5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让老有所养更温暖可触……
人民的幸福指数,是丈量城市发展高度的标尺。一项项民生工程竣工、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越来越多的“清单承诺”转变成为“满意答卷”。
民生实事,枝叶关情。
那些温暖而幸福的故事,写在了沉甸甸的民生答卷里,也写进了徐州人民的心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