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4

生动展现运河文化独特魅力 《邳州运河文化丛书》出版发行 徐州日报 | 2025-06-29 

本报讯(记者 张瑾)6月26日,邳州文化研究会在当地老年大学举行了《邳州运河文化丛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徐州市、邳州市的文化学者、文史专家、高校教授等与丛书编撰者、研究学成员参加座谈。会上,研究会顾问刘彤向徐州市图书馆捐赠了2套丛书。

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邳州运河文化丛书》,以史为据,以史寻源,依据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和新发现的历史资料,聚焦邳州泇运河段和不牢河段。全书170万字,共六册,分别为《天工开泇》《物华斯珍》《百艺有道》《红色印记》《水润民和》《研究文丛》,既是普及地方历史文化的读物,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精美名片。

京杭大运河邳州段,处于因明朝万历年间实施的“开泇济运”工程而得名的“泇运河”下段。流经邳州56.1公里的运河河段自明代凿成至今通航不辍,是国家政治经济命脉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江苏“黄金水道”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邳州厚重的历史积淀、鲜活的城市记忆与独特的地域文明。

2010年,由几位退休老同志牵头成立的邳州文化研究会,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觉,系统梳理、深入研究,历时三年编撰完成《邳州运河文化丛书》,全景展现了邳州段运河的独特文化价值。阅读丛书,漕运兴衰、古镇风貌、非遗传承、民俗风情、生态变迁、时代新貌等内容,生动展现了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展示了真实、立体、鲜活、厚重、美丽的邳州运河画卷。

丛书主编之一晏文军透露,《邳州运河文化丛书》框架草案几易其稿,编撰团队广泛征求文史专家、相关职能部门、社会贤达的意见建议。研究会成立了六个专项编写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丛书顾问、徐州文化专家程荣华与田秉锷虽年事已高,仍不辞辛劳,反复查阅比对多种史料,甄别筛选。

主编刘彤、刘汉超、晏文军和40余位参编成员中,包括知名学者、高级教师、机关企事业单位业务骨干和退休人员等。大家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凭着对邳州运河文化的挚爱、对家乡历史的深情、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无私奉献。丛书的问世,也得到了邳州市史志办、文化馆等多个部门的内容支持,以及大运河专题摄影家贾传军的图片支持。

座谈会上,徐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刘宗尧、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孟召宜、徐国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于克南等专家学者,对丛书的历史定位、时代意义、文化价值给出高度评价。孟召宜认为,《邳州运河文化丛书》不仅立足大运河发展规律,顺应大运河发展趋势,也立足于邳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始于保护传承、融于城乡发展、落于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