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3

新河“链”歌 ——新河镇创新链式发展绘就强村富民新图景 徐州日报 | 2025-06-24 

本报记者 张德鹤 于洪涛

在邳州市新河镇这片生机勃勃的沃土上,夏天的大地正奏出“链动”交响曲。

该镇以“链式思维”破题乡村振兴,以“一主三特”推动“一村一业”,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产业“聚”起来、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走出一条村民和集体双增收的新路子。

资源再生链:闲置土地“生金”

乡村振兴,产业要先行。

走进杲楼村2800平方米的钢结构车间,十余名工人正娴熟地操作着高速旋切设备,原本长2.6米、粗20厘米的杨木,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跳跃“起舞”,不到两分钟就化作一堆堆整齐的板皮。

“现在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有四五千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非常满意!”村民张大姐擦拭着额头的汗珠,脸上漾起满足的笑容。

邳州市杲楼村木业有限公司是该村首家村集体企业,通过改造、盘活村原有的废弃闲置厂房,引进旋切机、高速接板机等设备,预计年纯收益可达40万元。这个由村集体经营的村办企业,正是新河镇盘活闲置资源的生动注脚。

“我们镇有6家板材厂,每天的杨木芯板需求量在90万张左右,过去都是从外地采购。”杲楼村党支部书记吴渊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我们村有木材资源,可以加工成板皮为板材厂供货,这样村里有了致富项目,板材厂也能节省运输等进货成本,目前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产业链。”

杲楼村木材旋切项目自3月份试生产以来,平均每天加工40多吨木材,日均生产板皮1.5万多张,预计年产值可达800-1000万元,同时带动20多位村民就业。

作为传统农业镇,新河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业”的产业布局,让区域产业串成线、连成片,产业链延伸带来的“乘数效应”正在显现。

“我们通过推行‘三产’融合,补缺深加工短板,农产品附加值平均提升35%左右,如‘新河香’稻米经过精加工、细包装,每公斤溢价0.8元,直接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再如,通过外包经营水产养殖800多亩,其中袁场湖螃蟹塘承包面积413亩,年收入40多万元,一个个项目成功助力村民和集体双增收。”分管农业的新河镇党委副书记韩军坦言。

目前,新河镇围绕产村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做好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补充和强化,打造出一批特色农业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农业增值链:冷库里的“时间魔法”

新河镇农作物种植面积广,农产品种类多样,如何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往年大蒜上市就愁销路,现在冷库建到了家门口,每吨能省下300多元运费不说,还能等着行情卖个好价钱。”胡圩村蒜农胡军的账本上,今年收入栏的数字格外醒目。由福源康农业打造的6000吨级冷链中心,正施展着大蒜错峰销售增值的“时间魔法”。

位于胡圩村的徐州福源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储藏、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收储加工中心,也是新河镇首家农产品收储加工项目。

厂区内的货架上摆满了新收的大蒜,仓库内的货架近5米高,也堆满了一袋袋大蒜。“我们镇一直没有大型冷库,蒜农出售大蒜都要送到宿羊山、碾庄等地的冷库,每吨蒜要多出300多元运输成本。现在有了农产品收储加工中心就方便多了。”徐州福源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章说。

该收储加工中心仓储保鲜冷链环节的补充完善,不仅能进一步降低区域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和物流成本,更可有效延长农产品销售周期,通过错峰上市等方式,增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

在新河镇的袁场村,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连片标准化粮仓在阳光下泛着闪闪的金光。村支书刘兆良指着刚入库的小麦介绍:“我们村经营700多亩土地,粮食价格不理想时出售不划算。仓储项目建成后,可收储粮食400吨,若粮价上涨,我们将获得更可观的收入。空仓时还可出租,预计每年能为村里带来5万多元收入。”

目前,袁场村正在全面摸排闲置资源资产底数,结合实际情况,整合资金资源,找准盘活路径,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

今年以来,新河镇以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突破口、着力点,依托板材、种植、水产等特色产业,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共排定村集体增收项目30个,预计村集体年增收26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120多人,实现工资性收入500多万元。

产业扩张链:一只肉鸡的“72变”

肉鸡产业,是新河镇重要产业链之一。

在润客食品的智能化车间,肉鸡的“变身旅程”令人叹为观止:从前是鸡场“跑酷选手”,如今穿上“调理品高定”——按摩、腌渍、SPA一条龙,秒变“舌尖男团预备役”。进熟食车间后,烤箱里激情“蹦迪”,卤汤中深度“泡澡”,最终C位出道:或成香辣鸡柳“爱豆”,或当真空烤鸡“总裁”。“这个熟食项目5月份刚刚投产,能让每只鸡多创造20元产值。目前每天的产量在120吨左右,满产情况下年产值可达10亿元,带动300多人就业。”厂长张素慧指着新投产的调理品生产车间向记者介绍。

熟食及调理品加工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助益“一产智慧养殖、二产精深加工、三产商贸物流”的肉鸡全产业链体系在新河镇的一体化发展。今年,随着投资3.2亿元的种禽孵化项目落地,新河镇将实现从“鸡苗到餐桌”的全链闭环。

“今年,益客集团在新河的肉鸡产业集群将突破30亿元产值,带动3000人在家门口就业。下一步还要开发鸡血多肽等生物医药产品,让产业链真正‘长’起来。”聊到肉鸡产业的未来发展,新河镇镇长刘建充满信心。

兴产业,方能富经济。新河镇坚持以产业立镇,立足本地优势,以产业驱动发展,激活镇域经济发展动能,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新型发展“镇”兴路。

新河镇党委书记董飞表示:“新河镇一季度排定的6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量产后预计可实现村集体收入60万元。接下来,我们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集体增收作为‘第一责任’;把农民增收作为‘第一使命’,多措并举为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增收赋能,以产业振兴实现村民和集体双增收。”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