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玉倩
实地“看”项目建设、现场“听”工作汇报、当面“问”发展难题、深入“议”思路举措……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相关通知要求,6月19日,泉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驻徐省人大代表泉山组、市人大代表泉山代表团及驻徐部队省、市人大代表开展年中视察调研活动。
本次活动紧扣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省市专项行动方案及省市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工作要求,与“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全方位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等方面,通过实地查看、汇报座谈、反馈意见等形式开展。代表们以立体化的调研模式,全方位触摸区域发展脉搏,切实发挥人大代表履职效能,助力将调研视察成果转化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实际动能。
代表们首站来到泉山区珠山数字经济产业园。按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加快建设珠山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经济集聚区,打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要求,泉山区依托园区临湖生态、毗邻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等独特优势和创业环境,成功招引落地徐州三六零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市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智鹏时代交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初步集聚形成了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低空经济、数字医疗三条产业链,全力建设涵盖数字产业、数字化管理、数字科教于一体的数字生态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动能。
“泉山区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令人振奋,无论是产业集聚规模,还是创新发展态势,都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参观过程中,代表们对园区的发展成就赞不绝口,高度肯定了泉山区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
移步云龙山东北麓的下圆墩遗址,古朴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作为“彭城七里”历史文脉建设的南端起点,这里承载着千年古城的文明密码。代表们漫步遗址展区,饶有兴致地驻足参观,沉浸式感受4000年前徐州先民农耕渔猎、制陶筑居的生活图景,触摸历史长河中文明演进的脉络。
“下圆墩遗址的保护性开发,不仅让沉睡千年的历史遗存焕发新生,更以文化根脉为纽带,有力彰显了徐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代表们对遗址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赞叹其为传承城市记忆、弘扬地域文化作出的积极贡献,同时希望进一步整合周边文旅资源,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创新文旅融合业态,打造集考古研学、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品牌,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深度融合,持续做大做强文旅事业,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彩。
在江苏淮海科技城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灵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这里起步成长,现已发展为颇具影响力的大型数据产业科技集团。作为科技城培育出的“明星企业”,灵匠科技聚焦前沿领域,深度服务全球AI、电商、金融等行业头部企业,为其提供专业的全球互联网接入和数据收集服务。同时,积极开拓新赛道,大力开展TikTok全球化数字营销和MCN电商业务,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勇立潮头。
这家充满青春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仅27岁,展现出蓬勃朝气与创新活力。企业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研发人员占比达50%。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灵匠科技累计获得各类资质及知识产权超100项,用硬核实力筑牢发展根基,实现高质量发展,年收入近6亿元,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完善的产业生态与创新创业环境,是企业成长的沃土。”代表们点赞江苏淮海科技城作为泉山区创新发展主阵地的强大赋能作用,认为其正以蓬勃之势,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通过此次视察调研,代表们深切感受到泉山区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蓬勃生机与巨大潜力。下一步,泉山区人大常委会将系统梳理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加强跟踪督办,推动问题解决,切实将视察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工作抓手和发展实效,为泉山区乃至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