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
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更新已成为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手段。然而,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基础设施的升级和空间的重塑,更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徐州代笔亭遗址的保护和新生,正是城市更新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诗篇。
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灵魂。代笔亭遗址的抢救性保护,不是简单的修缮,而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深情守护。它重现了历史风貌,成为徐州文脉传承的重要坐标,让城市的历史记忆不再模糊,文化的根脉在现代文明中得以延续。
对代笔亭遗址的保护,也是一场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徐州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提高了保护效率,更增强了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文化遗产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符号,而是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财富。
同时,代笔亭的重生为徐州的文化旅游注入了新活力。它与周边历史景观串联成线,形成完整的文旅路线,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充分证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非相互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徐州代笔亭遗址的保护经验,为文脉保护提供了有益启示。在城市更新中,应坚持保护优先,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整体规划;注重活化利用,以创新方式让文化遗产焕发生机;加强公众参与,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守护历史文脉。只有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实现城市功能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城市才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