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佩剑
“老师,您看下,这是我画的风景画……”6月13日上午,在睢宁县梁集中学,史同学拿着素描本,主动向老师王宏春分享自己的画作。这个曾经连话都说不好的三级智力障碍学生,如今不仅能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还会主动关心校园的细微之处——当天学校食堂的水龙头坏了,史同学第一时间告知老师。这样温暖的改变,正是该校特殊教育团队深耕融合教育的生动缩影。
梁集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扎根乡村、底蕴深厚的全日制中学。学校现有师生500余人,其中15名持证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生活。2023年,学校获评“徐州市融合教育示范校”,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一支由6名教师组成的特殊教育团队,他们用专业与爱为特殊学生撑起了一片成长的天空。
“我们的初衷是让所有学生都不掉队,群体不缺失,因为每位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都不能缺少爱与陪伴。”该校校长张威介绍,团队中有5位教师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模式,学校定期邀请睢宁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入校指导,让团队成员在融合教育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教科室主任李崴是团队的核心成员,他为特殊学生们建立了个性化成长档案,以科学标准助力特殊学生全面发展,收获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看着这些特殊学生从最初的胆怯封闭,逐渐变得开朗自信,从跟不上课堂节奏,到能主动参与学习、融入集体,每一个细微的改变都让我们倍感欣慰,同时也是我们坚持的动力。”李崴说。
副校长邢婷婷是团队的骨干力量,在日常教学中,她用细腻的关怀敲开特殊学生的心门。
邢婷婷代课的班级里有4名特殊学生,起初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她便用微笑与抚摸给予鼓励,与他们形成心灵互通。“我们要以一颗爱心去关心爱护同学,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邢婷婷在班级里这样教导其他学生。在她的带动下,由班干组成的帮扶小组,从学习到生活全方位照顾特殊同学。
九年级2班的马同学患脊髓灰质炎,3年来,老师和同学们接力帮扶,上厕所、上体育课、合唱比赛,都有大家推着轮椅陪伴的身影。
在特殊教育团队的推动下,学校建成标准化资源教室,为特殊学生提供个性化功能训练空间;团队还牵头开设“家长课堂”,组织“家校互访”,让家长深度参与学生教育;学校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特殊学生融入集体、拓展视野。今年年初,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前往松鼠咔咔探索乐园研学。每年为毕业的学生举办“手牵手”主题生日派对……这些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校园温暖。
张威表示:“这支特殊教育团队用专业与爱搭建桥梁,让特殊学生成长路上不缺失。下一步,学校计划申请相关课题,进一步总结经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让融合教育之路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