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6

沛县人民检察院“三面镜子”照见党建实效 经费瘦身、办案提质双突破 徐州日报 | 2025-06-16 

本报记者 李薇薇 通讯员 张庆斌

沛县人民检察院积极践行“过紧日子”理念,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2024年,该院经费支出下降12%,办案质效指标却上升15%。这一降一升之间,蕴含着沛县检察院在党建引领下,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故事要从一枚RFID电子标签说起。当时,传统盘点误差率高达30%。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沛县人民检察院党员骨干刘静侠带领6名党员突击队成员,在固定资产仓库开启了一场“数字长征”,他们用72小时完成了2300件资产的RFID标签粘贴工作。

如今,只需一键就能生成盘点报告,闲置资产盘活率达35%,每年节约人力成本6万元,让沉睡的国有资产在云端“苏醒”。这一创新实践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网等媒体推送。

沛县人民检察院的创新不止于此,党员干警们在党建活动中孵化出“三面镜子”工作法:用“正衣镜”对标中央八项规定,直接终止不符合过紧日子要求的项目;以“放大镜”排查合同管理漏洞,挽回损失20余万元;用“显微镜”进行绩效闭环管理,推动轻伤害矛盾化解平台入选省级数字社会项目,实现上诉申诉率归零。这套工作法已形成12项制度成果,其中《涉案财物管理规范》成为全市模板。通过“部门自查+派驻纪检+第三方评估”的立体监督,三年整改问题8类,经费违规率持续保持为零,相关内控成果获最高检计财局专刊推介。

在智慧食堂场景中,党员先锋岗将每日食材抽检与每周AI营养分析结合,使食材损耗率下降60%,干警满意度达98%,助力该院连获“全国节约型机关”“江苏省节能示范单位”等荣誉。

沛县人民检察院的探索成果不仅在内部成效显著,还产生了广泛的辐射效应。在全市检察机关现场会上,“智管云”系统实时追踪警车轮胎更换的场景引发热议。十余家行政单位专程前来“取经”RFID管理模式,当地纪委监委计划将“三面镜子”工作法引入区域治理。一位企业家在检察开放日上表示:“你们省下的每分钱,都成了营商环境的‘信用积分’。”

“从延安窑洞的灯芯到沛县检察的芯片,变的是攻坚工具,不变的是‘把紧日子过好’的初心。”沛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饶本东表示,沛县人民检察院将“初心铸魂、匠心赋能”转化为具体实践,不仅书写了经费治理的“沛检方案”,更成为新时代基层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