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5

铜山区刘集镇 用心用情解纠纷促和谐 徐州日报 | 2025-06-16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程诚 李晓东

“多年的积怨,终于在综治办的帮助下化解了,真是太高兴了。”提起铜山区刘集镇综治办,78岁的杨老汉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逢人便夸。

杨老汉现在有多开心,当初就有多抑郁。“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就是这些树,让我和邻居老徐的矛盾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杨老汉口中的树,是邻居老徐栽种在杨老汉家东墙边的四棵杨树。夏季,杨树枝繁叶茂,树荫遮挡了杨老汉家采光和通风,遇到刮风下雨,树叶沙沙作响,产生的噪声更是令杨老汉寝食难安。杨老汉一肚子怨气,多次找老徐协商沟通,要求砍伐杨树,但都无功而返。不得已,杨老汉向村里求助,村干部数次介入,怎奈双方积怨太深,互不相让,调解工作进展缓慢。

无奈之下,杨老汉只能再次求助。了解到双方的实际情况后,镇综治办负责人单明带领资规所、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村干部,通过走访村民、实地测量等方式,详细掌握了两家宅基地的原始界线。在调解过程中,单明敏锐地察觉到,杨老汉和老徐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于是采用迂回策略,多次找到杨老汉的女儿和老徐的儿子,反复做双方子女的工作,讲述邻里相处之道,希望双方换位思考,放下过往矛盾,经单明释法明理,双方表露出调解意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勘验、劝解,双方关系有所缓和,一致同意调解方案:杨老汉先将自家东墙的高土层推平,由杨老汉的女儿代替他上老徐家登门道歉,老徐则办理相关手续后,将遮挡杨老汉家的四棵杨树砍伐,这场始于树荫的纠纷,终于尘埃落定。

群众带着矛盾纠纷来,带着顺心和气走。近年来,刘集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综治办规范化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和主要抓手,通过推动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实效化提质,夯实平安稳定根基,筑牢基层治理底座,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