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亮 实习生 李旭龙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这是“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徐州市紧扣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近期重点启动了总规模达208.6万平方米的改善型住宅建设项目。
“传统开发模式已至瓶颈,百姓‘有房住’的基本需求正加速向‘住得好’跃升。”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我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以“稳市场、促民生、提品质”为房地产市场发展核心目标,全面推动改善型住宅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住建局统计数字显示,近段时间,徐州市商品住宅套均面积达到137平方米,其中120平方米以上户型占比高达70%,改善型住宅需求已经成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绝对主力。
从“有的住”到“住得好” 高品质改善型住宅成“香饽饽”
“我卖掉了黄河新村、未来城和雍景新城的房子。这些老房子房龄长、居住体验差,和新房差距明显。所以,我决定卖掉它们,换一套更好的房子来改善家人的居住条件。”近日,市民汪先生在紫宸公馆购买了一套新房。在他看来,“好房子”不仅能带来更舒适的生活,还能更好地保值资产。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汪先生这样的改善型需求,早已成为市场主流。在追求改善居住环境时,购房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大空间”,对高品质新产品的需求同样旺盛。
6月9日,记者走进苏宁广场新盛未来新七里项目城市展厅。这个“户户有花园”的项目尚未开盘,便已备受购房者关注。
从“有的住”到“住得好”的观念转变正在深刻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格局。
在紫宸公馆项目现场,市民张莉看房时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记录了她看过的楼盘中能够打动自己的细节:楼盘景观很好,以后可以带孩子在园林里认识各种苗木,还能在水景边看鱼儿游来游去;厨房空间够大,方便布置更多收纳系统;3.15米的层高可以放心吊顶,安装地暖后不会感觉空间压抑……
“我期望的新家,不仅要空间宽敞,更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痛点,满足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张莉的这番话,道出了众多改善型购房者的心声。他们愿意为前瞻性设计、健康材料、智慧服务和可持续社区支付更高价格,因为这不仅是购房,更是对未来生活品质的长期投资。
观念的转变已在房地产市场中显现:数据显示,2024年,保利建发天瑞、招商序、万科·翠湾中城、和著湖山、昆仑一品、黄龙雲起等改善型高品质住宅楼盘销售金额位居前列。这些楼盘凭借其卓越品质,成为市场主流,展现出“好房子”的独特魅力和强劲竞争力。
从大平层到花园洋房,再到独体别墅,盘点2025年徐州房地产市场的新建住宅项目不难发现:高品质改善型楼盘正扎堆入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众多高品质楼盘涌入市场,“好房子”正在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住得好”到“住得值” 高品质的平价产品更受欢迎
徐州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成锋分析认为,当前徐州房地产市场中,不缺品质好的楼盘,同样不缺价格低的楼盘,真正稀缺的是能够满足更多工薪阶层,乃至刚需用户的平价高品质楼盘。
这种观点,在市场需求端有着更强烈的表现。“能够打动我的项目不少,但看到价格后心就凉了。我能买得起的房子,品质又没有足够好。”这是市民陈倩倩在看过十多个楼盘后的深切感受。
平价优居成为民生所向。“我市启动的208.6万平方米改善型住宅建设项目,涵盖了从刚需型中小户型到高端改善型大平层、花园洋房等多种产品形态,致力于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家庭结构的住房需求。”市住建局绿色建筑与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更多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才是建设‘好房子’的初衷。”
当人们无需为“天价”住房透支未来,当住宅真正成为承载温暖与安宁的港湾,而非沉重的负担时,生活的安全感与尊严感便会自然生长。对于购房者而言,这正是居住幸福感普遍提升的体现。
王成锋认为,平价优居的兴起预示着房地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将重新回归到产品力与服务力本身。随着“好房子”时代的到来,那些专注于提升房屋品质、创新技术应用以及优化社区运营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行业也将从追求短期利益,转向寻求与社会、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平价优居注定会从愿景走向现实。这需要市场中出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引领变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一天必将到来。”王成锋说。
高品质改善型住宅即将照亮万家灯火。市住建局绿色建筑与科技处相关负责人透露,徐州市联合国内顶尖设计院所和品牌房企,共同研究构建“全面积段、全价格区间”的高品质住宅体系,从户型设计的人性化细节到社区配套的完整性,从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到物业服务的标准化,全方位提升居住体验。
徐州市市政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满建琳告诉记者,从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设计重心应从华而不实的“面子”,转向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里子”。例如,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提升居住舒适度;优质的隔音保温材料可以营造宁静节能的环境;预留的智能家居接口则为未来升级提供了空间。这些“内核”品质的提升,其成本往往远低于大理石墙面或水晶吊灯,但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居住体验跃升。
从“土地供应”到“政策赋能” 徐州全力保障“好房子”建设
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土地供应结构,通过降低容积率、设置“好房子”规划条件等方式,从土地源头激活“好房子”基因密码;持续优化规划和土地政策,先后出台了支持住宅品质改善提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统筹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等方面,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2024年,徐州市区共拍出51宗涉宅地块,成交总价超134.5亿元。盘点2024年成交的涉宅地块,51宗地块均遵循以需定供、区域平衡原则,合理确定出让起始价格,稳定区域地价及房价,确保土地市场平稳有序。今年5月29日,徐州市土地储备中心推介48宗优质地块,其中35宗涉宅用地以低容积率为主。这标志着徐州土地供应正式进入“核心化、品质化”新阶段。
市住建局绿色建筑与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208.6万平方米改善型住宅建设项目落地,徐州市创新机制,打出政策“组合拳”:在土地供应端,优化住宅用地出让结构,优先保障改善型住房用地指标;在金融支持层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优质项目的信贷投放,并探索建立住房开发贷款与销售进度挂钩的灵活机制;在设计建设环节,引入绿色建筑、智慧社区等先进标准,推动住宅产品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
我市大力推行“好房子”建造设计,让“好房子”产品能够满足更多市民的居住需求。2024年年底,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接连发布了《徐州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查要点(试行)》和《徐州市建设项目容积率计算规定(试行)》两份规范性文件,助力开发企业放开手脚打造高品质住宅产品。
“得益于新规定,物业管理用房、社区服务用房、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垃圾分类收集用房、变配电房等近20种配套设施不再计入容积率,让得房率大幅提升。”保利淮海(徐州)营销负责人潘毅表示,按照新规设计建造的保利学府项目得房率相较于过往项目提升了10个百分点,同样面积的住房购房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使用率。
“同样的价格,同样的面积,当然要选得房率更高的楼盘。”满建琳表示,对于同样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房子,按照新规,“好房子”能够多出10平方米的使用空间,这相当于给房价打了9折。
2024年12月,我市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面向商品住宅工程、保障性住房工程全面施行,在售楼处或者项目工地门口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全面了解住宅项目的全过程质量信息,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公平交易,提升住宅工程质量品质,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政策工具箱,在项目全过程监管、绿色低碳标准动态提升、智慧社区互联互通规范、物业服务质价双优机制等方面深化探索,推动“住有优居”从美好愿景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能。
◎记者手记
“好房子”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目前,总规模208.6万平方米的改善型住宅建设项目的首批试点项目已陆续开工,部分样板示范区开放后获得市场广泛好评。相关数据显示,这些改善型住宅不仅提升了区域住房品质基准线,更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复苏,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
打造“好房子”,关乎一方百姓的安居梦。下一步,我市将持续优化政策工具箱,探索建立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将“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迭代升级,为全国房地产转型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徐州样本”。
以“品质”为引领,凭借系统性思维与创新勇气,徐州正奋力书写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生动答卷。从土地源头到金融血脉,从设计蓝图到建造标准,从市场觉醒到产业激活,一条以人民美好生活为中心、以品质提升为驱动、以长效机制为保障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