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新 范海杰 通讯员 韩晶
近日,一场超“硬核”又超“贴心”的产业工人轮训在云龙工匠学院(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开课。AI智能解锁新质生产力,安全课堂玩起线上大冒险,思政课变身“追星现场”,职业健康课送来专属秘籍……这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训,让100余名来自全区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产业工人直呼“过瘾”“实用”“涨知识”。
追星时刻
劳模故事蕴含“圈粉”密码
“原来大国工匠也是从‘菜鸟’逆袭的。”这是青年工人、机修班长董闯在与劳模互动交流时发出的感叹。
来自徐矿集团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夏伯党,回顾自己从一名矿井学徒工成长为徐矿首席技能大师的点滴往事。以接地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引发共鸣,现场掌声不断。
“夏老师用亲身经历具象化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我感到振奋、深受鼓舞。我一定要提升技术水平,争当工作岗位上的‘明星’。”维修工李健激动地说。培训期间,工友们还自发成立“学习创新小组”,向夏老师咨询技术革新经验,用实际行动将“劳模精神”转化为创新动力。
在产业工人大思政课上,云龙工匠学院的思政老师进一步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详细讲述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让产业工人对产改工作的方向、路径、目标有了深度认识,在学习中感悟政治使命与责任担当。
AI赋能
让新质生产力眼见为真
“不是AI替代人,而是会用AI的人,正在重构生产逻辑。”在AI应用技术课堂上,徐州市劳动模范、云龙工匠学院导师刁海军教授化身“科技导游”,带大家解锁AI的神奇魔法,手把手教职工用DeepSeek智能算法生成PPT、数据文档、图形设计、开发应用程序等。
通过实训,学员们不仅学会利用AI工具处理日常办公中的问题,还组队开发专项应用“智能体”。“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开发出专属‘智能体’——生产计划智能设计系统。在系统里输入产能、物料、工时等基础数据,10秒内自动生成最优排产方案,替代了原本需3人耗时2天的手动编排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原来咱也能当‘科技达人’!”企业技术负责人、注册电气工程师曹彭成兴奋地展示新成果。
课程还设置“AI创意挑战赛”,产业工人们脑洞大开,提出用AI优化产品方案、设计产品模型等金点子,让技术大咖都竖起大拇指。
实用知识
从安全防护到全维守护
安全隐患排查课告别枯燥说教,采用“理论+3D实景模拟”模式,用3D实景技术模拟各种危险场景,让职工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应急处置技能,学习“绝境求生”本领。“以前总觉得事故离自己很远,现在亲身体验才知道,规范操作就是保命符。”安全设备主管董凯旋感慨不已。
课程还发起“安全隐患找茬比赛”,产业工人们化身“鹰眼侦探”,在线上虚拟的工地、车间、商场里排查出20多处潜在风险隐患,安全意识直接“拉满”。
此外,职业健康防护课“对症下药”。职业健康与安全课邀请职业健康专家现场答疑,针对一线职工常见的肩颈劳损、听力损伤、肺部疾病等问题开出“健康处方”,指导一线工人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
课堂更化身“健康加油站”,不仅传授科学防护妙招,还根据产业工人的不同职业性质定制“健康套餐”,帮助大家赶走压力、轻装上阵。“虽然知道工作中要戴防护用品,但不清楚具体怎么戴,才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这次课程给了我清晰的答案,以后工作更安心了。”化验员卢飞笑着说。
“没想到工会给咱安排了这么‘硬核’的课程,思政宣讲、AI智能、隐患排查,还有健康讲座,全是我们需要的。”“工会不仅是‘娘家人’,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参与轮训的产业工人纷纷表示,通过培训不仅提升了技能水平,更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
从指尖到心间,从思维到技能,这场“四轮驱动”的培训,正让产业工人的技能值、安全感、幸福感全线飙升。未来,云龙工匠学院还将推出更多“宝藏课程”,助力每一位奋斗者在岗位上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