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委
清晨的人才家园小学教室,琅琅书声中,《论语》《孟子》的篇章缓缓流淌,孩子们诵读时眼神愈发专注。与此同时,操场上彩绳翻飞,当学生终于完成一个高难度动作时,体育老师欣慰点头:“每一次跌倒后重试,都是抗逆力的成长。”
这些日常场景,正是人才家园小学“三全润心”心育体系落地的缩影。该体系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支柱,构建起打破传统框架的立体心育网络。
“三全”体系
筑牢心育根基
作为2010 年徐州市新城区建设的首所小学及集团化办学首所分校,人才家园小学将“三全润心”理念融入校园每寸时光。
所谓“全员”,即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在该校心理发展中心的宣泄室里,五年级学生小明正对着软垫“大吼”释放压力,一旁的心理教师黄蕾轻声引导:“深呼吸,想想咱们在语文课上学过的‘君子自强不息’。”黄蕾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成长的陪伴者。“现在,我们更注重倾听孩子的心声。”她告诉记者,全员导师制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灵伙伴”,家长也通过微信群反馈孩子的情绪变化。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贯穿六年的个性化成长档案,细致记录情绪管理、抗压能力等指标的进步轨迹。这份持续更新的“心理地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此外,学校联合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创新打造“双轨课程群”,通过“五育润心”与“品质成长”双轨课程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在“种子变形记”“生涯博物馆”等32个特色社团中,学生通过实践深化品格塑造。
课程创新
助力品质成长
五育润心课程群深度挖掘学科与心育融合点,以“心育+ 学科”“心育 + 跨学科”“心育+ 项目化”为路径,构建起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生态。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巧妙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比如语文课上的经典诵读培养“信念力”;体育课团队竞技强化“抗逆力”等,通过真实情境问题导向,开展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
品质成长课程群则按需分层精准施教,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心理健康课、综合实践课及“走进自然”体验课程,系统性提升“六力”。团体课程针对10-15人小组,设计互动课程,培养心理韧性。个体课程结合1对1辅导、家庭访谈等方式,为需要深度关注的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
向阳课堂聚焦“兴趣激发、经验联结、信心建立、自我认同”四大路径,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每节课设置的“润心三分钟”,成为师生共同总结成长收获的温馨时刻,强化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向阳课堂让我们更加明确努力方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一位学生在课堂感悟中写道。
场域共建
营造心育氛围
校园精心打造“一中心、两台、三园、四廊”心理空间,创新设置“15分钟身心调节站”。教室里“幸福瞬间”传递积极暗示,鼓励学生课间进行游戏、交流或赏景,实现压力释放与能量补给的无缝衔接。家庭阵地同样关键,“平和妈妈”讲座、“星爸在场”亲子活动广受欢迎;走出校门,规划馆研学、农科院种植、艺术展等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中涵养品格。
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开发心理课程12门,3项子课题获市级立项。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85%家庭反馈亲子关系显著改善;学生情绪管理、抗压能力等心理维度提升超20%。
“数据背后是孩子们更积极的心态、家庭更和谐的氛围、教育更丰富的维度。”校长任庚申表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校家社协同,扩大社会资源整合,让“三全润心”模式惠及更多儿童,让每一颗心灵在阳光下积蓄向上的力量,奔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