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5

在情境中学习成长 碧水湾小学第二届情境课堂博览会举办 徐州日报 | 2025-06-03 

本报记者 王莹

“同学们,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谁的指纹更清晰?”在碧水湾小学二年级(5)班的综合实践课上,教师张艺馨带领学生们开启了《神奇的指纹》课程。她以侦探故事导入课题,指出指纹是侦破案件的关键因素,随后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让指纹更清晰?”大家纷纷尝试新方法,有的多按几次,有的调整按压力度。在张艺馨的指导下,学生们采集样本、观察比对、分析结果,在情境中提升了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5月28日上午,记者走进以“情境赋能,实践育人”为主题的碧水湾小学第二届情境课堂博览会现场。这里没有传统课堂的拘谨,取而代之的是积极探索的氛围。记者与同学们一同参与,全身心沉浸式感受情境课堂的魅力。

情境教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两茎灯草》《图形与位置》《远古的信息》……活动当天,学校6个年级结合各班特色,共展示了30节情境课堂。各科老师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家长代表们也纷纷走进课堂,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深入了解新课程、新教学的魅力。

一年级的学生们投身于《远古的信息》奇妙之旅,在课堂中探寻古老讯息,触摸历史脉络;二年级的学生们有的开启了《神奇的指纹》探索征程,还有的在《自制杯套》劳动课上,用巧手诠释生活美学;五年级的学生们走进《两茎灯草》的文学世界,在字里行间品读经典魅力,领悟典型人物形象……

在情境教学中,老师们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体验。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情境化课堂实践是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现实需要,通过创设整体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科实践活动。”碧水湾小学副校长郑昕介绍,学校通过项目建设,努力解决教学情境理解偏差、学科实践方式单一、教学评价片面等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将课本知识生动呈现。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知识的内涵和应用。

“情境教学让我收获满满,尤其在语文、数学和美术等课程中,传统元素与特色活动的巧妙融入,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知识大门,课本剧和读书推荐活动也让我受益匪浅。”六年级(4)班的学生杨依柳对记者说,情境教学不仅让她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培养了她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持续探索

打造学科实践学校样本

活动当天,学校还举办了“阳光下成长”情境教育学生作品展。展览现场,一件件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有序陈列,展现了学生们在情境教育熏陶下的心灵手巧与思维活跃。课堂展示环节结束后,“艺彩飞扬”情境教育节目汇演精彩上演,学生们用精彩的表演为这场情境教育盛宴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作为徐州市首个挂牌的“全国情境教育示范学校”,碧水湾小学开展情境教育实践至今已有9年。学校依据优越的地理位置,建设了6个校外情境实践基地,校内还精心打造了“三廊”“三园”“三馆”“一亭”等特色情境场域。学校围绕“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未来”“儿童与自我”四大主题,精心设计了15个综合实践微课程。这些课程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需求,将德育、劳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融入其中。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高青表示,碧水湾小学在情境教育方面的探索,是基层学校响应国家课程与义务教育新课标改革精神的有力实践。整体情境课堂的探索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知识生成与架构的维度得以延伸,巧妙地将课堂所学知识、生活实用方法以及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能力进行有机整合。

碧水湾小学通过情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实现了育人理念、实践路径和评价机制的创新。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借助项目实施,深化情境教育的学科理解,打造学科实践的学校样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