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春元)近日,泉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爱光带队赴金山街道,聚焦“头雁代表”主题,以“倾听基层声音、凝聚发展合力”为主线,专题开展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破解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难题探索新路径。
孙爱光与泉山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法制工委有关负责同志及部分担任涉农社区(村)书记的人大代表一行,首先来到茶棚烙馍文化产业园。在烙馍生产车间,代表们详细询问企业带动困难群众就业的运营模式,了解社区如何凝聚村民积极性,既发展集体经济又“藏富于民”的思路和做法,对社区将信访矛盾化解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表示肯定。针对园区设施简陋、文旅资源配套不足等问题,现场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将以市场化思维提升传统产业附加值。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孙爱光以“基层代表如何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破题,强调“主任接待日”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代表履职要扎根基层,既要当好社区发展的规划师,更要成为群众诉求的传声筒。”孙爱光说。
活动特别设置“代表建言+部门应答”环节。茶棚社区党委书记王俊尧以烙馍产业园转型为例,提出非遗传承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泉山区人大代表、屯里社区党委书记王传海重点介绍了“社区便民服务+”创新模式,通过整合物业、网格员资源,开展有机蔬菜直销、居家养老代购、劳务中介等10项便民服务,实现集体经济与居民收入双提升。目前,茶棚社区烙馍产业园二期建设已启动规划设计,屯里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项目拟于6月上线小程序预约系统,两个社区年内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200个,带动集体经济增收超300万元。
在听取“头雁”人大代表畅所欲言后,孙爱光点赞屯里社区“小服务撬动大民生”的经验:“从群众家门口的买菜难、维修难破题,把社区服务做成增收项目,这种‘微创新’值得推广。”他要求各级代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当好政策宣讲员、产业指导员和矛盾调解员。
为进一步丰富此次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主题成效,金山街道人大工委将着力构建三项长效工作机制:设立“乡村振兴动态观测站”,以茶棚、屯里等社区为试点,对集体经济发展实施季度评估,重点跟踪屯里社区“网格化便民服务体系”等特色项目的运行质效;建立“代表建议全周期督办机制”,针对马术项目用地审批、烙馍非遗申报、社区服务标准化等15项重点任务,制定“一事一策”推进方案并纳入台账管理;实施“头雁成长赋能工程”,通过组织跨街道产业观摩、开设人大代表履职实训课堂等方式,系统性提升基层带头人政策运用和资源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