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春 蔡思祥
初夏的风掠过苏北平原,黄墩河畔新沂市高流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走进新校区,数十台塔吊伸展长臂,脚手架如钢铁森林般拔地而起,混凝土搅拌车的轰鸣声中,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已初具规模,阳光下的钢结构闪耀着希望的光芒。据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新沂高新区中学工程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 现场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和日调度工作机制,目前有600余名工人正在争分夺秒地抢抓工期,以确保今年暑假后新一届高一年级学生正常开学。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即将蜕变为莘莘学子的求知殿堂,在绵延67年的教育传奇上再谱华章。
薪火相传六十七载,立德树人结硕果
1958年,高流中学如同原野上的一株梨树苗,在贫瘠中扎根,在风雨中挺立。从青砖灰瓦的教室到现如今新沂高新区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校园,从首批农家子弟到蜚声苏北的桃李满园——这里,曾用一盏盏煤油灯点亮过寒门学子的大学梦,也曾用一支支粉笔书写过“低进高出”的教育神话。
漫步老校区,梧桐成荫的校道沉淀着岁月的厚重。德馨楼的黑板见证过无数学子的奋笔疾书,陶然楼的走廊陈列着省级优质课的荣誉证书,蕙兰楼前的石榴树年年结出硕果,恰似学校“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育人成果。在这里,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教育的温度,每一株草木都浸润着文化的芬芳。
新校区坐落于高新区北京路南侧,占地广阔,规划宏伟。该校区不仅拥有现代化的设施,更秉承了人文关怀的理念,致力于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舒适且高效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新校区的设计遵循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原则,使得教学和管理更加便捷高效。整个校区被精心划分为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和实验区四大区域,以及人文艺术中心、生涯规划中心、科技创造中心、体育健康中心和数据管理中心五大中心,以满足教育教学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空间。
党建领航,立德树人结硕果。学校始终坚持“围绕育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育人”的初心使命。在党支部书记、校长朱一龙的带领下,创新实施“党建铸魂提升工程”,构建“党建+育人”融合体系。近五年,学校荣获徐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徐州市中学中职“一校一品”优等奖等市级以上荣誉20余项,培养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先进典型数十名。这位从高流中学走出去又回到母校的校长,曾参与创办寄宿制的沐阳如东中学,他凭借26年的教育管理经验,带领高流中学在2020年成功创建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书写了乡村教育的精彩篇章。
教学创新,质量立校显成效。学校独创的“学练讲呈”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先学、小组助练、展讲质疑、小结反思、智慧呈现”五步教学法,让课堂焕发蓬勃生机。近年来,教师在省、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47人次,其中3位教师获教育部指导、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全国微课大赛奖项;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斩获佳绩,68人次获市级以上艺术类竞赛奖励。更令人瞩目的是,学校高考成绩连续六年攀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均为100%,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平均98.58%,向家长和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真正实现了“让普通生源绽放异彩”的教育承诺。
特色育人,五育并举树品牌。学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分层德育体系:高一重习惯养成,通过军训锻造意志;高二强品格励志,以“成长分享会”激发内驱力;高三育家国情怀,用“红色研学”厚植担当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年均开展团体辅导50余场,打造的“家长大讲堂”惠及数千家庭。
管理革新,凝心聚力促发展。通过实施《新沂市高流中学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建立起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绩效工资改革激发教师活力,全员聘任制优化队伍结构,教代会制度保障民主治校。这些创新举措使得学校先后获评江苏省平安校园、德育先进学校、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其管理经验被国家和省市多家媒体专题报道。朱一龙校长因突出表现,被授予“徐州市最美行知式校长”称号,并成为《校长》杂志封面人物。
智领未来启新程,黄墩河畔绘蓝图
高流中学新校区位于新沂高新区核心区域,黄墩河从校园旁蜿蜒流过。这座投资数亿元建设的小瓦铺顶书院式现代化校园,处处体现着“科技赋能教育”的理念。
“在‘智慧教学中心’,AI辅助教学系统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数学课堂上,智能平台会实时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自动生成个性化练习;英语课上,AI语音识别系统精准纠正发音;物理实验室里,VR技术将抽象概念可视化。学校还建有3D打印工作室、机器人编程教室等创新实践空间。智慧图书馆内,电子阅读与纸质藏书相得益彰。”学校党建办主任、副校长李骥这样向记者描绘新校区的教学场景。
“我们不是用科技取代教师,而是让技术成为教育的助力。”朱一龙介绍说。为确保智慧教学质量,学校专门引进三名硕士研究生负责大数据中心相关工作。在新校区,每位教师都配备了智能终端,可以随时调取学生的学习数据;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物联设备,实现教学环境的智能调控。在这里,清晨的AI晨读系统会推送最适合的古诗文,午后的智慧餐厅能根据体质数据推荐营养餐,傍晚的智能路灯会随日落自动调节亮度。但科技之外,那些教育的本真依然温暖:班主任依旧会手写鼓励卡,文学社继续在榉树下诵读经典,校篮球队的呐喊声永远响彻操场。
针对广大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李骥介绍,新校区6月主体封顶,8月20日前三栋教学楼投入使用,10月份宿舍和食堂投入使用,11月份图书馆、体育馆、操场和地下停车场投入使用。在投入使用前,交付楼房及设施设备安装到位后,校方将邀请家长代表、人大代表及专业检测机构对教学楼、宿舍、运动场、图书馆等场所及设施设备进行环保检测,确认合格后才投入使用。
继往开来再出发,携手共赴星辰大海
高流中学新校区将打造成为一所功能完备、布局合理、风格独特、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学校。站在新起点,高流中学已擘画清晰蓝图:2027年前创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30年创建江苏省高品质特色学校。
教学模式创新,深化“学练讲呈”体验式课堂教学改革,推广“小组化个别辅导”模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发展。结合徐州市“学讲计划”,开发校本课程体系,强化学科素养培育。
师资队伍优化, 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培养计划”。通过教师基本功竞赛、微课大赛、课题研究等途径,培育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团队。实现未来五年培养省级骨干教师1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0名的目标。
精细化管理机制, 推行全员聘任制与绩效工资改革。强化岗位责任制,实施《教干管理考核细则》,通过教代会、校务公开等途径提升管理透明度与执行力。
“我们既要守住教育的根,又要张开科技的翼。”朱一龙告诉记者,67年前,前辈们用扁担挑来了教具;67年后,我们以智慧校园托举明日之星。变的是日益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变的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承诺。
新沂市高流中学将以新校区为支点,通过硬件升级、教学革新、师资强化、文化浸润等举措,构建“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持续创新”的生态体系,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记者手记
六十七载风雨兼程,高流中学用实实在在的办学成绩,诠释了“崇德、尚文、求实、创新”的校训真谛。从简陋校舍到现代化校园,从乡村中学到区域名校,这片教育沃土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上续写辉煌。如今,随着高新区新校区的建成,这所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老校,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