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羿帆 通讯员 吴冰 王文利
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沛县农商银行紧扣战略部署,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精准服务为抓手、以产品创新为动能,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注入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在苏北大地上勾勒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
构建政银村协同发展新机制
沛县农商银行把党建“红色引擎”嵌入乡村振兴全链条,通过“金融村官驻村+政银企联动”双轮驱动,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选派175名金融村官驻点各个行政村,每周四开展“驻村日”服务,履行金融指导、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5项职责,累计协助规范村级账户管理200余个,推动10万张三代社保卡换发,成为村民“家门口的金融管家”。同时与69家政府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创新“一份协议、一场会议、一个服务小组”机制,联合推出“乡村振兴巾帼贷”“苏科贷”等产品,在五段镇通过“厂房贷”“电商贷”投放1.01亿元支持产业融合,在工商联协作下为4家协会企业解决1200万元融资难题,形成“资源共享、发展共促”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打造普惠金融乡村服务新生态
该行以“整村授信”和“沛泽驿站”为载体,构建“全覆盖、零距离”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通过三级网格化管理(30个支行网格、407个行政村网格、1231个自然村网格),完成全县农户信息采集和信用评级,实现行政村授信全覆盖,累计授信17.97万户、金额178.61亿元,用信金额达19.6亿元,让“信用”成为农户融资的“硬通货”。在213个行政村建成284家“沛泽驿站”,集成社保缴纳、金融服务、电商服务等功能,2024年办理业务超201万笔、交易金额7.77亿元,配备新型助农POS机支持智能服务,设置爱心座椅、提供上门服务,打造“15分钟政务金融服务圈”,让农民“足不出村办百业”。
绘就强村富民乡村振兴新画卷
截至2025年3月末,沛县农商银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68.39亿元,较年初增长12.97%,重点支持绿色稻米、精品西瓜、生态肉鸭等“一镇一业”特色产业。从敬安镇辣椒制种基地到河口镇蔬菜产业带,从鹿楼镇金蝉养殖到朱王庄西瓜大棚,用金融“活水”滋养出一批产值超亿元的乡村产业集群,带动超万名农户就业增收。该行以金融力量激活乡村“造血功能”,让产业“旺”起来、集体“强”起来、农民“富”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融引擎”。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沛县农商银行以“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在广袤乡村践行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未来,该行将继续深耕农村金融沃土,用更精准的服务、更创新的产品、更坚实的支撑,让金融“活水”持续润泽田间地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