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园里的彭祖像,高4.6米。 本报记者 刘冰 摄
高大雄伟的牌坊式西门,三门四柱,斗拱相接,彩绘斑斓。
每年伏羊节,徐州厨师界的大师们都会在彭祖祠举行仪式祭拜彭祖。
本报记者 张瑾
彭城七里,承载着徐州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而彭祖园,便是七里之南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诉说着彭祖的传奇与福寿安康的祈愿。
沿云东一道街南行,穿过禅修广场,正在建设中的下圆墩遗址公园,便位于彭祖园的西北角。
彭祖园虽然是敞园开放,但只有走入它那面西背东的正门,才能读懂这座占地520亩的公共园林的深厚底蕴。
高大雄伟的牌坊式西门,三门四柱,斗拱相接,彩绘斑斓。牌坊上,出自屈原《楚辞》的“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何久长”和出自刘向《列仙传》的“遐哉硕仙时惟彭祖 道与化新绵绵历古”两副对联,诗意概括了彭祖文化的渊源和精髓。
步入大门,远远可见一座高4.6米的彭祖塑像慈眉善目、长髯飘飘地望向众生。这位大彭国的开创者、彭姓始祖,以一羹献帝,开启了徐州与彭祖养生文化的不解之缘。雕像基座上刻印的隶书小字,无声地诉说着彭祖的生平与功绩,令人肃然起敬。
雕像身后,通往彭祖祠的林荫道地面上,不同字体的“福”“寿”二字,将人们一步步引领到供奉彭祖像的彭祖祠广场。
彭祖祠大门楹联“寿星不落垂千古,风范长存播九州”,彰显了彭祖文化的源远流长。每年伏羊节,徐州厨师界的大师们都会在此举行仪式,祭拜这位奠定徐州美食之都地位的烹饪祖师爷。
漫步彭祖园,这里的自然景观也令人陶醉。不老潭水面开阔,波光粼粼,与福山、寿山、拱桥营造出诗情画意。徐州名人馆内,彭祖、奚仲、徐偃王等古代名人雕像及传记,如一部部历史大书引人入胜。
彭祖园不仅是一座文化公园,也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游乐胜地。百花丛中,摄影节、相亲节等活动热闹非凡。动物园内,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园中。
在这里,仿佛可以听到唐代诗人皇甫冉在《彭祖井》中吟诵的诗句:“上公旌节在徐方,旧井莓苔近寝堂。访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乡。”
位于彭城七里之南“彭城之源”单元的彭祖园,不仅承载着彭祖博大精深的养生饮食文化,亦以其悠闲静美的山水景观和包容气度,为彭城七里的更新生活,作华丽注解。
彭祖井
[唐] 皇甫冉
上公旌节在徐方,旧井莓苔近寝堂。
访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乡。
清虚不共春池竟,盥漱偏宜夏日长。
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云龙山下谒仙踪
云龙山下谒仙踪,古彭遗韵溯鸿蒙。雉羹初献天颜悦,烟凝紫气殿玲珑。八百载间丹灶冷,寒芦摇雪照潭空。犹看福地流霞碧,隐隐松涛说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