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小凡
春潮涌动彭城地,扬帆奋进正当时。在全市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5年工作推进会议上,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集团”)以“市属国企第一等次”的殊荣,再次印证了其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领跑姿态。
回顾过去,徐工集团锚定“珠峰登顶”战略目标,贯彻“高质量、控风险、世界级、稳增长”经营发展方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实现连续5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带领徐州工程机械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科技创新 勇攀行业技术高峰
4月的彭城大地,春意盎然,活力奔放,生机勃勃。徐工集团的生产基地,一台台绿色涂装的电动化、智能化装载机、挖掘机等格外醒目,它们将为工程项目建设注入新动能。
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一边打量着这些“大块头”,一边告诉记者:“工程机械作为传统产业,电动化、新能源化产品渗透率较低,产业链中小企业数智化程度不高,亟须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徐工集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致力于打造“国之重器”,努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新优势。
徐工4000吨轮式起重机(简称“XCA4000”)作为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且吊装能力最强的11桥轮式起重机,成为徐工深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潜心攻关的一大亮点。去年3月,徐工XCA4000轮式起重机下线。世界第一起重机的纪录,徐工已经连续第七次刷新,最近三年更是每年都有刷新。这一成就背后,靠的是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大规模研发投入,以及全周期数智化服务保障,才让徐工有底气和实力创造千吨级起重机的奇迹。
“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杨东升介绍,徐工集团投资建设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和占地860亩的整机综合试验场,构建起“1+6+N”的全球协同研发体系,为持续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平台。
同时,徐工集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发展,攻克新型电控箱、大吨位湿式桥、高压大流量泵马达等千余项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过去几年,徐工集团在核心领域催生了多项世界级突破。全球首台矿用混动挖掘机、全球最大旋挖钻、国内最大吨位75吨风电正面吊……这些由徐工自主研发的系列大国重器和高端核心零部件,彰显着中国工程机械品牌的硬核实力。徐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力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奋勇攀登,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数智融合 赋能多场景应用
近日,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跑道铺设的施工现场,徐工RP905HD等4台摊铺机、XD135T等6台压路机进行机场跑道沥青透水层的铺设。与普通公路路面相比,机场路面建设有着更严苛的技术和质量要求,跑道要具备良好的平整性和光滑性,需承受高强度的飞机起降冲击,保证极端气候条件下的使用性能不受影响。
建设中,徐工开拓创新全面推行智慧施工和管理,通过集群化的施工技术,将多种类型的机械进行数据互通、智能调度,实现协同施工,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徐工的设备不仅智能,而且特别耐用。在这种高强度的机场施工中,它们的可靠性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同时,设备的精准度表现也令人十分满意,轻松达到了机场严苛的质量要求。”施工方现场负责人对徐工摊铺机赞不绝口。
徐工智慧施工技术成套道路装备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中的出色表现,全面展示了徐工在智慧施工技术、施工全场景解决方案支撑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而这,仅是徐工加大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徐工集团把“智改数转网联”作为公司“一号工程”推动变革转型,加快流程重塑、管理变革、平台赋能,实现研发与营销数字化、制造自动化与精益化、管理信息化与智慧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打造机械施工的智能“新引擎”方面,徐工的工程机械在智慧矿山、公路建设、绿色港口、应急救援、地下空间等场景实现了数字化的施工,实现了设备之间的相互协同,迈出了从单机智能化向机群智能化的关键一步。
在数字化软件研发方面,徐工集团打造了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徐工的客户提高生产运营能力。作为行业的领跑者,目前,徐工汉云已连接全球超161万台设备,服务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电气、建筑施工、核心零部件等90余个细分行业。值得一提的是,徐工汉云已完成与DeepSeek的深度对接,能够为智能车联网、智能制造等复杂场景提供智能化、系统化支持。
未来,徐工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人机共生”新生态,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徐工方案”。
绿色转型 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现在我项目上的挖掘机不仅工作效率高、省油,还智能,能耗数据一目了然,一年能节约成本20多万元,真不愧是‘绿色先锋’。”在贵州某大型露天煤矿,施工方现场负责人对徐工赞不绝口。
项目负责人点赞的矿用混动挖掘机XE650GK HEV采用并联混动技术,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作业高效可靠,在节能减排、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优势显著。
“这款绿色产品,是徐工产业转型的生动写照。”徐工机械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表示,为了深入推进产业“五化”转型升级,徐工在巩固和拓展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进军新能源领域,打造行业领先的新能源试验能力,推出全球最大吨位纯电装载机、无人驾驶刚性矿车、高压锂电叉车等行业领先的成套化电动化产品及运营管理解决方案。
徐工的绿色变革远不止于此。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徐工聚焦制造过程绿色化转型,优化焊接、涂装工艺及装备,提升烟尘、VOCs和固废的处置效率等,打造多家国家级和省级认证的绿色工厂……以徐工履带底盘为代表,形成了研发绿色产品、推进绿色生产、实施绿色管理,打造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化生产体系。
绿色转型,徐工一直在路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徐工始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商用汽车板块。在构建全场景绿色运力体系方面,徐工抢先发力,前瞻性布局新能源赛道,深研纯电动、氢燃料、混动三种新能源技术路线,连续两年夺得国内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的冠军,在新能源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绿色转型对于企业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单增海说,徐工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产品绿色化、运营绿色化转型升级,同时以绿色发展为理念,稳步推进“双碳”规划纲要各项行动,保障“双碳”目标高质量完成。
布局全球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当地时间4月7日上午,有着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奥运会”之称的德国宝马展在慕尼黑启幕。此次展会,徐工携60余款产品,涵盖起重、挖掘、装载、道路、高空作业平台、非开挖机械、混凝土机械共七大门类产品参展,吸引众多客户洽谈合作。
33年前,德国慕尼黑宝马展上,徐工代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首次参展,第一次将五星红旗升起在世界级工程机械展会现场;本届德国宝马展,以最强顶尖设备阵容、最新绿色创新成果、最智欧洲定制产品、最优成套解决方案震撼登场,这是对徐工产业国际化步伐持续提速的又一生动诠释。
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徐工坚持长期主义,积极突破海外市场,将当地客户诉求与研产供销服融优势充分融合,形成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协同研发的“四位一体”国际化发展模式。数据显示,徐工在全球建立了300多家海外经销商、2000多个服务备件网点,产品出口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95%以上“一带一路”国家,年出口总额和海外收入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目前,徐工已为国内工程承包企业提供超4000台工程机械设备用于海外施工,从欧洲风电到卡塔尔世界杯场馆,从“中巴经济走廊”到沙特未来城、西芒杜铁矿,徐工已逐步成长为全球装备制造业的“中国名片”。
“真正的企业出海,不仅要将产品和服务推向海外市场,更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实现产品的本地化、运营的本地化。”徐工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徐工注重本地化运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徐工在巴西市场的布局,是其最成功的本土化实践案例。多年来,徐工依托徐工巴西制造基地,以本地化产品为研究导向,研发出了适应巴西市场的产品。这些设备广泛参与到巴西矿业、农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等各个领域的生产和建设中。
如今,徐工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欧美发达市场以及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都有较大的提升。面向未来,徐工集团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攀登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珠峰,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徐工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