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郝力 武佩剑 通讯员 王玲平 张心宁)“真甜,真的很甜!”“这些西瓜新品种的品质很好!”4月8日,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早熟西瓜栽培观摩会在睢宁举行。来自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及其团队、淮安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睢宁县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约60人齐聚田间,品鉴早熟西瓜新品种,共同见证“瓜—瓜—稻”生态轮作模式创新成果。
在邱集镇西瓜种植基地,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淮安综合试验站培育的12个西瓜新品种结出硕果。从皮薄脆甜的“苏梦5号”到糖度超13.5%的“京嘉301”,专家们品鉴后连连赞叹:“这些品种兼具抗病性与商品性,代表着设施栽培品种特性的新高度!”
“瓜—瓜—稻”生态轮作模式也引发专家热议。该模式在春季西瓜采收后,智能水肥系统无缝切换至水稻种植模式,配合秸秆全量还田、生物防虫等技术,实现“一田三收”的效益突破。“这是对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绿色发展’要求的生动实践。”许勇对睢宁的创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江苏省重要的西瓜生产基地,睢宁全年累计播种西瓜10.2万亩,2024年总产量达37万吨,产值突破16亿元。睢宁的“魏集西瓜”以其“刀落瓜裂、沙瓤爆汁”的独特品质享誉长三角,连续多年斩获省级以上品质金奖。目前,当地设施西瓜亩均效益达1.2万元,带动3.2万农户增收。
观摩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睢宁县西瓜产业的问题、科技需求、模式创新以及成果落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许勇带来了精彩分享,他提出发挥“长板”效应、推动全产业链融合;以机换人降低“成本”、坚守“品质”品牌等发展理念,为睢宁西瓜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我们的目标是以科技助力西瓜提早上市,同时保证品质。”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研究员毛海艳在座谈会上表示,睢宁县地理位置优越,光照优于南方,温度好于北方。瓜农创新采用钢架大棚“七膜”即“三层大膜+三层小拱棚+一层地膜”进行早熟栽培,选用优良品种,2月底陆续上市,是长江以北西瓜最早上市的地区之一。
建立从育苗到采收的23项全流程生产标准,培育“特蜜”“魏集”等6个绿色食品认证特色商标矩阵,推出“品牌孵化+标准认证+全链赋能”创新模式……睢宁西瓜产业发展已构建六大核心战略。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睢宁用一颗西瓜诠释着现代农业的无限可能,正如瓜农们所说:“我们种的不只是西瓜,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