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明慧
连续4年获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今年更是荣膺沉甸甸的“突出贡献奖”;GDP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增速三年连跨三个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省市平均……2025年,铜山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
全市经济的“压舱石”,何以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区域创新的“最强大脑”,何以不断加速崛起?
城乡融合的“示范带”,何以不断提质增效?
高质量发展,铜山何以始终走在前列?
铜山高质量发展,靠的是,破局解题的智慧决心;靠的是,自加压力的内生动力;靠的是,锁定航向的恒心定力……
向“高”攀,铜山一路奔跑,向更新、更高、更大的目标,不断进发。
向『高』攀 铜山有招数
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是这几年铜山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面对诸多不利因素,铜山以更深层次的改革破局解题,高质量发展一路向前。
行走铜山大地,你会发现,这里有一种优生的“无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畏风雨,勇往直前。
经济体量占全市六分之一的“大块头”,要保持增速已属不易,要持续加速增长,则是难上加难。
去年,铜山区经发部门在原先“312”创新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梳理构建起“8166+N”产业体系,力促工业经济转型提质,铜山又有新气象。
有了更明晰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块头”也能大步跑。
广东先导集团正是看中了与铜山产业发展方向的高度契合,这几年,在铜山落地两个重大产业项目。
继先导半导体沉积及镀膜设备生产基地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后,去年4月,先导薄膜生产基地也正式投产。
“去年8个月的时间,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的增幅达到了10%—20%,预计全年销售收入能达到6亿元—8亿元。”先导薄膜生产基地项目负责人刘杰告诉记者。
先导两个重大产业项目的连续落地,带来的产业集聚“虹吸效应”如今正日益凸显。
中科宝溢、晶英光电等一批企业在铜山一步步做大做强,光因钙钛矿电池生产项目、利欧碳化硅晶圆等多个重大产业项目在铜山加快推进,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去年新一代电子信息增势迅猛、突破百亿产值,增幅达54.5%。
在铜山,办法总比困难多。
让创新高地更高,铜山构建形成“基础研究—小试—中试—产业化”全链条研发支持体系,获批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全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4+4+N”重大创新平台矩阵逐渐成型,汇聚一批“国之重器”,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让城乡更美,铜山积极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去年获批“绿色种养循环”国家级改革试点,五环路—吕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纳入省级片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投资30亿元、征收土地5200亩、保重点攻难点配合28项市重工程实施,建成丰车汇、欣丰路商业街、城市奥莱、华杰高中等新项目新名片。
为了民生更幸福,铜山兜牢兜实就业就学、社会救助等民生底线,去年52项年度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高,“美丽铜山”“平安铜山”“法治铜山”有了更多升级版本,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向『高』攀 铜山有动力
“优生”有优生的底气,“优生”亦有优生的紧迫感。
在不久前召开的铜山区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5年工作推进会上,市委常委、铜山区委书记龚维芳现场“开题”:“对照建设‘江苏强区’的目标,铜山要细排标兵有哪些,追兵有哪些,标兵有多远,追兵靠多近。”
不怕难解之题,“优生”铜山怕的是撵不上标兵,甩不开追兵,始终保有发展的紧迫感。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铜山共识,让铜山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对于铜山干部干事创业的“热辣滚烫”,深圳市光因科技有限公司CEO温言杰坦言:“很受感染。”
这个抢占市场风口的企业,落地前,是多地“雄竞”的“香饽饽”。
“之所以落地铜山,是感受到了铜山争取优质项目落地永不放弃的决心。”站在光因钙钛矿电池生产项目即将正式投产的产线前,温言杰告诉记者,为争取项目落地,铜山招商部门的各级领导轮番上阵,“为了让我们坚定决心,招商部门的负责人几次上门推介、解读政策,有时候,实在抽不出空上门面谈,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
去年11月27日开工建设,光因(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钙钛矿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试生产。“今年产值可实现4亿元—5亿元。二期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有望投产,投产达效后,年产值预计可达30亿元—40亿元。此外,光因与先导两家企业的联手科技创新,已初步开展。未来,强强联合,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将会更大。”温言杰告诉记者。
一组数据显示,追标兵,甩追兵,铜山到底有多拼。
1—2月,铜山区57个项目开工在建、开工在建率65.52%。其中省重5个实施类项目已全部开工;市重36个实施类项目,27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在建率75%;区重51个实施类项目,32个项目已开工在建、开工在建率62.75%;1—2月全区工业开票收入203.6亿元,同比增长14.9%;2025年编排16大项4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13大项45项计划实施项目中郑集中学本部宿舍楼(续建)、昆仑路九年一贯制学校(续建)等12项已开工或开展服务,郑集镇中心中学餐厅及附属工程、汉王马山小学(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进校园工程等33项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或进行统计摸底、编制方案等前期准备工作……
比贡献,铜山置身全市发展大局,同最优的比、与最好的赛,主动对标找差距,在产业集群培育、项目招引建设、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比作为、见高低。比亮点,铜山积极挖掘提炼、敢于创新机制,加快推出更多在全市领先、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特色亮点、示范典型。比效能,铜山干部奉行立说立行,不拖不等的干事创业态度,加快工作节奏,尽量把工作往前赶,把定下来的事快布置推进,快落实完成。
在比中干,在干中比,铜山憋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加速向前冲。
向『高』攀 铜山有方向
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铜山目标明晰,勇挑大梁,敢扛重责。
如何一路向“高”攀,多年来,铜山以高品质建设“四高地一福地”、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江苏强区”为己任,攀高逐新,一路向前——不断锤炼产业高地硬核支撑,不断塑造创新高地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宜居福地品质内涵,不断擦亮生态高地靓丽底色,不断打响善治高地特色品牌。
做好全市“经济发展领头羊、科技创新主阵地、城乡融合示范带、安全稳定护城河”是市委、市政府今年赋予铜山的新定位。遵循这一目标指引,“铜山号”发展快车再度鸣笛起航。
促进79个重点在谈项目尽快落地,力争全年实现百亿元项目新突破、招引50亿元项目3个以上、10亿元项目15个,铜山重大项目排定目标任务;加快推进“4+4”创新平台矩阵建设运营,整合带动52家省级研发机构、400家高企创新平台等科创资源,加快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能力,力争全年新增千家科小、百家高企、10家瞪羚、2家准独角兽,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雁阵体系,铜山科技创新力求新突破;确保村集体经营性平均收入突破75万元,力争2025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6万元,铜山城乡融合力争再上新台阶;办好45项民生实事,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扩容下沉、补短补软、布局优化,铜山民生幸福力求更温暖可感……
一组组数据绘就的是铜山2025年高质量发展蓝图,也是铜山给自己订制的一份自加压力的2025年高质量发展“战书”。
2025年,铜山将聚焦四大方向,走稳高质量发展路。
——聚焦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铜山将紧盯政策动向加力向上争取,紧抓项目招引扩大有效投入,发挥特色优势打造消费新高地,倾心倾力培育经营主体,更大力度拼经济促发展。
——聚焦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铜山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持续推进产业强群壮链,扎实推进“四链”深度融合,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更大力度强产业重创新。
——聚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铜山将加快城区短板补齐和品质提升,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加积极抓建设促振兴。
——聚焦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铜山将聚力服务民生改善,聚力提升生态环境,聚力优化社会治理,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民计。
有智慧决心,就能直面困难,攻坚克难,迎难而上;有内生动力,就能脚步不停,赶标兵,甩追兵;有方向指引,就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定前行……有闯劲,有干劲,有韧劲,攒足一股子劲儿,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正在努力书写更加生动的发展画卷。
图① 铜山区鸟瞰图。
铜山区委宣传部 供图
图② 贵金属半导体靶材车间,工人正在操作机器手加工靶材。 本报记者 周杰 摄
图③ 低温超导线车间技术人员在安装调试设备。
本报记者 周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