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亚妮
凌晨4点,中通快递徐州转运中心亮如白昼,传送带永不停歇的轰鸣声里,数百双灵巧的蓝手套正梳理着城市物流的“毛细血管”,将带着期待的包裹准时送到千家万户。
夜幕降临,城市的喧嚣逐渐消退,但对于快递转运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前一日的晚上8点,暮色渐浓,走进中通快递徐州转运中心,现场一片繁忙,分拣、装卸、扫描……来自长三角的厢式货车鱼贯而入,准备将整理好的快递发往各网点。
运维负责人韩万才往返于装载区与分拣线间,随时根据人力缺口精准补位,确保流水线全速运转。
操作台电脑显示着不断跳动的数字:截至午夜,徐州发往全国的60辆货车准时启航。但此时,逆向物流的考验才刚开始。
凌晨2点,一辆来自北方的冷链车,由于空运航班延迟的原因,车上的冷链货物即将超过保鲜期。
“注意!刚来的是辆冷链车,一定不要掉链子,抓紧把这辆车‘抢’出来。”
韩万才拿起手中的对讲机,着急地穿梭在车辆之间。他口中的“抢”,就是要优先保障清卸时效,在冷链断链风险前“抢出物流生命线”。
“我们从来都不知道包裹里是什么,但既然是冷链,就说明要和保质期抢时间。用户着急,我们必须更着急。”
在这条分拣线上,分拣员们如同精密的机器一样不停运转,处理着成千上万的包裹。他们清楚,每一份快递,都承载着一份老百姓的真实需求和期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千万份的生活奔赴。
“我们现在的快递运输,至少比原来节省5个小时。” 韩万才表示,自从中通区域总部在徐落地以来,快递的运输时效大大提升,“在快递南北运输中,徐州进出港的快递原本是需要绕路至附近的运转中心,现在实现了徐州区域总部直接分拨,极大提升了区域内快递、快运业务的时效。”
目前,中通区域总部服务区域已经覆盖苏皖鲁豫四省近20个地级市的30余个县(市、区),旺季进港派件100万件,出港90万件,正常时间进港80万件,出港70万件。
作为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优越的区位优势决定着徐州在快递行业将有更大的贡献潜力——由交通枢纽向物流枢纽转变、由区域枢纽向国际枢纽转变并带动相关产业……徐州的区域辐射力正在不断放大。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雾霭,韩万才站在数据看板前:过去12小时,160万件包裹顺利完成分拣,轮班的工人仍手握扫描枪,一丝不苟地工作。
城市开始苏醒,一辆辆穿梭的快递车辆,正载着无数人的期待,奔向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