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7月20日的时候就入伏了,俗话说“热在三伏”,那为啥“三伏天”会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呢?快跟着我一起去揭开这个有趣的秘密吧!
首先来聊聊气象小知识。太阳就像一个超级大火炉,源源不断地把热量传递给地球。它先把热量送给地面,地面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这些方式,把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每天的平均温度,可不是只看太阳给了多少热量,关键得看得到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谁多谁少。就像我们存钱,得看存进去的多还是花出去的多,剩下的差额就是积累热量的净变化。
入伏之后,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特别多,可散发的热量却很少。这样一来,近地层的空气就像被放进了一个大烤箱,温度蹭蹭往上涨。而且,暖空气就像个能装很多水的大海绵,比冷空气更会“吸水”。夏天雨水多,气温又高,空气里的水汽到处乱跑,让空气变得湿漉漉的。所以,就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我们就会感觉又闷又热,就像掉进了一个大蒸笼里,让人很不舒服。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让高温提前到来变成了一种趋势。科学家发现1991— 2020年,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第一个高温日出现的时间都提前了。再看看近60年的气温数据,好多城市高温的天数越来越多。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中国每年暖和的白天数量平均每10年就增加6.7天。一般来说,每年的高温日大多集中在“三伏天”,所以“三伏天”自然就成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不过,我国的高温天气可不都和“三伏天”有关,它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个天气系统关系密切。最近,中东部地区一直热得像个大火炉,好多地方都出现了“桑拿天”,这其实都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了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造成的。
极端高温对身体有一定影响。最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小朋友们一定要重视高温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在高温时段尽量少去户外活动,就像小动物们夏天会找个凉快的地方躲起来一样。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这样才能健健康康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据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