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1

在热爱与担当中闪闪发光 彭城晚报 | 2025-04-05 

提起孙秉儒,师生们都会露出赞许的笑容。老师说他是“校园里的一束光”,同学说他“像永不停歇的小太阳”,而他自己却说:“我想和太阳赛跑,追着光,成为光。”

课堂上,孙秉儒专注的眼神总是追随着老师,明亮的眼眸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总是第一个高举手臂,用响亮的回答声展现着他的思考。那充满自信的声音回荡在教室,带动着其他同学也积极思考。翻开他的课本,密密麻麻的笔记见证着他的勤奋。下课后,常常能看到他围着老师询问课堂上的难点,那认真钻研的劲头,让老师们斗忍不住对他竖起大拇指。孙秉儒尤其热爱阅读和写作,他常说:“文字,是最美的符号,组合在一起,流露的是最真挚的情感。”他的作文不仅多次获奖,还时常在报纸上发表。

周六的鼓房里,急促的鼓声如骤雨倾泻。孙秉儒紧握鼓棒,他常常一练一下午。“打架子鼓像指挥千军万马”,他这样形容自己的热爱。舞台上,当聚光灯照亮他胸前的红领巾,鼓棒在空中划出银色的弧线。这个霸气十足的“摇滚少年”,早已拿下上海市打击乐学会架子鼓六级,现在努力备战八级。

足球场则是他的另一片战场。阳光下的他像一只敏捷的小猎豹在球场上奔跑。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滚动的足球,小小的身影灵活地穿梭在其他球员之间,丝毫不畏惧与比他高大的对手对抗。

孙秉儒还在课余时间学习编程,四年里他从图形化编程Scratch学到代码编程Python,经常在教室里和比他高一头的哥哥姐姐讨论代码程序。“会发光的人,也要照亮别人。”这是孙秉儒在作文《我的梦想》里写的话。作为班级“卫生提醒者”,他总是每天早早来到学校,肩负起守护洁净教室的责任,在他的努力下,班级基本每周都能获得“文明班级”称号。他是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是实至名归的“青小号少年”。在家里,他也总是主动承担家务,扫地、拖地、擦桌子样样都不在话下。每次打扫结束,光洁的地面总能映出他满是汗珠却带着自豪笑容的小脸。

这个执着追光的少年,将爱国情怀化作升旗台前标准的敬礼,将求知热情谱写成一行行代码,将勇毅品格注入每一次击鼓与球场上的扑救。他的梦想是成为像钱学森那样的人——用智慧报效祖国,让世界看见中国的光。

本报记者 王艺宸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