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11月25日
语音

一车、两人,二十载

的哥梁长城与的姐范正花的暖心故事

文/本报记者 王思恒

图/市出租集团提供

白班的计价器刚按下“暂停”,夜班的顶灯已亮起——这辆出租车从未真正熄火,就像的哥梁长城和的姐范正花的爱情从未降温。从2006年到2025年,这对徐州“夫妻档”出租车司机用方向盘划出一道交织的轨迹。20年,1万多次交接班,传递的不仅是生计,更是一座移动的“家”的温暖。

2006年,夫妻俩凑钱买下第一辆夏利出租车时,便默契地定下“人停车不停”的约定。这份看似简单的承诺,他们一守就是20年。白班7:00—19:00与夜班19:00—7:00的无缝交替,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让这辆出租车始终穿梭在徐州的晨曦与夜色中,从未因个人休憩而停歇。

这份无须言说的默契,早已渗透在两人交接班的每一个细节里,成为彼此心照不宣的温柔。

范正花总会在白班结束前,细心将油箱加满,再把驾驶座调整到丈夫梁长城最习惯的角度,让他一上车就能找到舒适的姿态;梁长城则会在夜班收车后,仔细擦拭车身的灰尘,悄悄在副驾储物格里留下一杯温热的水,驱散妻子清晨出车的寒意。

车内的布置更是藏满了夫妻俩的心意。防护网上插着新鲜的红花,后窗贴着色彩鲜亮的蝴蝶贴纸。“想让乘客一上车就心情愉悦,感受到家的温暖。”夫妻俩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们对这份职业的敬畏与热爱,也让每一次出行都多了份治愈的温度。

在日复一日的营运中,范正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职业担当,更让雷锋精神在街头巷尾生动演绎。作为雷锋巾帼车组成员,她在危急时刻总能挺身而出。

有一次,赶上开学日的早高峰,她途经大学路附近小区时,一位家长抱着孩子急匆匆拉开车门,声音带着哭腔:“师傅,我孩子突发脑出血要送儿童医院,求你快点!”范正花二话不说,让母子上车后,一边猛踩油门往医院赶,一边迅速拨打110报警电话,请求警方开道……警笛声与疾驰的车轮声交织,为孩子的抢救争取到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危急时刻显担当,日常营运中更见初心。

不久前的一个中午,范正花搭载一名男性乘客前往黄河新村,乘客下车后她继续接单,后排的女乘客突然发现座位上遗落着一部价值不菲的折叠屏手机。范正花当即确认是前一位乘客所失,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向公司报备情况,随后专程绕路将手机上交至调度中心,最终帮失主找回了财物。这份职业诚信与责任感,让她在乘客口中赢得了无数赞誉。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公益路上也总有范正花的身影。无偿献血的队伍里,她挽起衣袖献出热血;爱心送考的车流中,她贴着“爱心送考”标识穿梭在考点之间;节假日运力紧张时,她主动延长营运时间保障出行。这份坚守与担当,让她被徐州市交通运输局评为 “文明服务标兵”,这份荣誉,是对她坚守的最好褒奖。

与妻子白日里的热烈果敢不同,梁长城的守护,更多藏在城市静谧的夜色里。作为夜班司机,他深知深夜出行的不易,总能用细致与耐心,给予乘客最踏实的安全感。

有一次夜间营运时,他遇到一名饮酒过量的乘客,对方意识模糊,口齿不清,根本无法说明家庭住址。梁长城没有丝毫不耐烦,一边平稳驾驶,一边轻声安抚乘客情绪,同时尝试通过乘客手机里的联系人信息多方核实,最终联系上其家人确认了具体位置,稳稳地将乘客安全送回家中。

温柔不分场合,善意总在不经意间流露。

有一天黄昏,梁长城驾车途经一条老街,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独自站在路边拦车。老人神情疲惫,手里拎着沉重的购物袋。

他立刻靠边停车,下车搀扶老人慢慢坐稳,又细心帮老人放好购物袋,轻声询问目的地。途中闲聊得知,老人独居,刚从医院复查回来,还错过了末班车,正在发愁怎么回家。梁长城默默调高了车内温度,从后备厢拿出一瓶矿泉水递给老人。

抵达小区后,他没有离开,而是提着老人的购物袋,坚持将老人送到家门口,还特意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下次这么晚出门可以打电话给我,别一个人走夜路,不安全。”简单的一句嘱咐,让老人连连道谢,也让微凉的夜色多了几分沁人心脾的暖意。

从爱心送考到资助学子,从应急救援到无偿献血,20年风雨同舟,梁长城与范正花不仅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更携手将爱心与善意传递给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对“夫妻档”司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让方向盘上的爱情愈发醇厚,让流动的出租车成为了徐州城里最温暖的风景线。他们用20年的时光证明,最动人的陪伴藏在朝夕相守里,最珍贵的坚守融在平凡日常中。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