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11月05日
语音

爱情重要还是生活重要?我们给出各自答案

倾诉人:晚晴 年龄:24岁 性别:女 职业:公司职员 倾诉方式:微信 记录整理:婼文

有些爱情,如云龙湖的四季,绚烂过,最终沉淀在湖底。陈远航与林晚晴的故事便是如此——始于湖畔的怦然心动,终于人生的分岔路口。他们在户部山的青石板上丈量过青春,在云龙湖的落日里期许过未来。可毕业的钟声敲响后,爱情在现实的礁石上搁浅。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最终化作云龙湖上的一阵清风,吹过青春,留在记忆里清澈如初。

一碗辣汤,一场落日

就能让我们觉得无比富足

我叫林晚晴,是土生土长的徐州城里姑娘,家就住在云龙湖边不远的老小区。陈远航来自县城,壮实的身材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我们的故事,始于四年前徐州的一所大学。

我是在大二那年秋天认识陈远航的。那天我在云龙湖边的长椅上写生,画到一半突然下起雨来。我手忙脚乱地收拾画具,还是淋湿了画稿。正当我懊恼时,一把伞遮在了头顶。“同学,你的画。”一个带着县城口音的男生递过来我掉在地上的画稿。他就是陈远航,那天他正好在湖边游玩,看见我在雨中狼狈的样子。

就这样,我们相识了。

大学时光,在我记忆里像一首轻快的歌。我和他一起在云龙湖边散步,从湖北路走到湖中路,看遍了春日的垂柳,夏日的荷花,秋日的残荷与冬日的雪景。湖光山色里,埋藏着我们无数的足迹和悄悄话。我们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户部山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里,在那些卖旧书和小玩意的摊前一待就是一下午。我们也常在傍晚,跑到回龙窝,找一家小馆子,点一份地锅鸡,贴饼子蘸着浓稠的汤汁,吃得满头大汗,心里却暖烘烘的。那时的快乐多简单啊,冬日早晨的一碗辣汤、二两包子,或者仅仅是并肩坐在故黄河边的长椅上,看夕阳把河水染成金色,就让我觉得无比富足。

岔路口,南北路

他有北方的梦想,我有父母的牵绊

然而,毕业的钟声敲响,我们这首浪漫的校园恋曲,终究没能绕过现实的变奏。

远航学的是计算机,他收到了上海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橄榄枝,薪水可观,前景诱人。那是他跳出原有圈子,去更广阔天地施展拳脚的梦想阶梯。他雄心勃勃,目光投向了远方。

而我的家,有我放不下的牵挂。母亲身体一直不太好,父亲是普通的退休职工,家里就我一个女儿。我已在徐州本地一家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方便照顾家庭。我的世界,我的根,深深扎在徐州这片土地上。我眷恋这里的一切,清晨辣汤的香味,傍晚云龙湖畔的微风,以及父母需要我在侧的晚年。

矛盾,在毕业临近的几个月里,像梅雨季节的湿气,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我们之间。

“晚晴,跟我一起去上海吧!我们一起打拼,将来把叔叔阿姨也接过去。”远航在云龙湖的木栈道上,握着我的手,语气是那么急切。

我看着远处沉水廊道模糊的轮廓,心里沉甸甸的,只能轻轻摇头:“远航,你知道的,我妈身体经不起折腾。我爸……他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离不开的。而且,我在徐州的工作也挺好的,稳定。”

“稳定就意味着一眼看到头!我们还年轻,应该出去闯一闯!”他的声音不由得提高了一些,我能听出里面的焦躁和不甘。

“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去北上广才叫奋斗。在徐州,就不能有发展了吗?”我转过头看他,眼泪不争气地在眼眶里打转,“你为什么不能留下来?我们一起在徐州,一样可以过得很好。”

“那是你觉得很好!”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但年轻气盛,谁都不愿先低头。

类似的对话重复上演,在电话里,在信息里,在我们曾经留下美好回忆的每一个角落。爱情在现实的重量下,变得越来越沉。我们都想拉住对方,却发现自己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身后是不同的路。

那个夏天的尾声,在一家我们常去的咖啡馆里,空气像是凝固了。长时间的沉默后,我深吸一口气,感觉用尽了全身力气:“远航,我们……好像走不到一起了。”他看着窗外熙攘的人流,侧脸绷得很紧。他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好。你……照顾好自己,还有叔叔阿姨。”

没有撕心裂肺的争吵,没有戏剧化的转身,分手平静得让人心里发空。他独自登上了南下的高铁,窗外的徐州城在他视野里越来越小。而我,骑着电动车,汇入徐州傍晚的车流。

放手不是爱的消亡

而是对彼此人生选择的尊重

分手后的日子,是一段漫长而安静的沉淀。

我知道他在上海不容易,住着合租房,挤着能把人挤扁的地铁,没日没夜地工作。他见识了魔都的繁华,也必然品尝着独在异乡的孤独。我猜,他深夜加班回到冰冷的出租屋时,或许会想起和我一起在小巷里喝的那碗羊肉汤的暖意。他应该明白,成长不只是往上爬,还要学会承受选择的代价,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他应该变得比以前更沉稳了吧。

在徐州,我的生活按部就班。工作渐渐上手,父亲身体还算硬朗,母亲的病情在我的照料下也稳定了许多。我习惯了单位、家、菜市场三点一线,偶尔和闺蜜去逛逛街,或者一个人去博物馆看看展览。我学会了换灯泡,修水管,一个人处理很多以前会觉得棘手的事情。我变得更独立,更坚韧了。只是,偶尔路过我们曾一起吃过的小店,或者看到云龙湖美得让人心软的落日时,心里还是会泛起一阵淡淡的,无法与人言的惆怅。我也明白了,成长意味着学会与回忆和解,在看似平淡的日子里,守护好自己珍视的一切。

时间慢慢流过,治愈着也改变着一切。几年过去了,我们大概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平稳了。他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在上海站稳了脚跟。我也在单位游刃有余,把生活打理得还算井井有条。

那年秋天,他回徐州出差。清晨,我扶着父亲去我们以前常去的那家早点铺。店里依然人声鼎沸,弥漫着辣汤和煎包的熟悉香味。就在我找位置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他,那个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身影。

他也看见了我。

瞬间的错愕之后,我们都露出了平静而真诚的微笑。他走过来,很自然地帮我搬开凳子。

“林叔叔,您精神头还是这么好。”

“哎,是远航啊!好久不见,变结实了,更稳重了。”父亲笑着打量他,眼神里是长辈的慈祥。

我看着他,尽量让语气显得自然:“回来出差?”

“嗯,来两天了。”他点点头,“你……们都还好吗?”

“都挺好的。”我微笑了一下,“你呢?”

“我也还行,就是忙。”

简单的问候,像多年不见的老友。我们没有打探彼此的现在,没有纠缠过去,只是说着各自安好的现状。那些曾经的挣扎与痛苦,似乎真的被时光熨平了,只剩下一点温热的痕迹。

他很快吃完,起身告辞。我送他到店门口。

“我下午的高铁回上海。”

“嗯,一路顺风。”

他转身,汇入清晨上班的人流。我没有久久地站在原地目送,就像当年无数次在云龙湖的分岔路口,很自然地说“明天见”一样。只是,我们都知道,这个“明天”不知何时会来,也许,不会再来了。

他坐在飞驰的高铁上,窗外是熟悉的苏北平原秋色。我陪着父亲,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秋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我们的爱情其实没有消失,而是像云龙湖的水,沉淀了青春的所有激情,化为了内心深处,关于成长的一份理解。我们终于懂得,爱情并非生活的全部,在现实和责任面前,理智的放手,不是爱的消亡,而是对彼此人生选择的最后尊重。那段共同走过的岁月,那些深藏在徐州街巷里的点点滴滴,成了各自行囊中最珍贵的财富,它提醒着我们,曾经那样真诚地爱过,也那样勇敢地成长过。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