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又到一年丰收季,我市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受前段时间阴雨天气影响,“抢收”成为我市水稻收获的重中之重。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齐心协力,通力协作,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丰收保卫战”,成为我市农业保收的生动缩影。
在铜山区郑集镇前鹿楼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一辆辆运粮车第一时间将收获的稻谷运往附近的粮食烘干中心。秋粮收获期间,郑集镇农技中心积极统筹全镇烘干设备,集中抢收抢烘,以“烘”代“晒”,构建“收获—烘干—入库”一体化作业链条。通过机械化收割与专业化烘干的“无缝衔接”,打造确保秋粮归仓的关键一环。
在邳州市新河镇的稻田里,轰鸣的收割机正开足马力穿梭田间。持续阴雨天气导致田间积水、土壤松软,当地紧急协调履带式收割机,采用“歇人不歇机”的轮班模式。白天抢晴天,晚上打灯光,尽早将成熟的水稻抢收归仓。
在睢宁县邱集镇大李村,面对连续阴雨天气不利条件,该村立足“抢”字,提早开展准备工作,将村民小组划分成若干个片区,包干到人。“每个片区都有专门的负责人组织机械抢收,我们提前联系了机手,只要水稻成熟,我们立刻组织机械收割,确保成熟一块、收割一块。”邱集镇大李村负责人介绍。
从农机轰鸣的田野到昼夜运转的烘干车间,从农技部门的组织协调到基层干部的贴心服务,这场与天气赛跑的“战役”,既展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更彰显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担当。正如郑集镇农机手老周所说:“稻子多在地里一天,农民的心就揪一天。咱们多流汗,老百姓的粮袋才能鼓起来!”在各方努力下,徐州大地的金色稻浪正化作粮仓里的丰收喜悦。
本版统筹 孙井贤
文/本报记者 孙井贤
图/本报记者 孙井贤 通讯员 刘照富 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