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倾诉人:于磊 年龄:24岁 性别:男 职业:公司职员 倾诉方式:微信 记录整理:婼文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恋爱体验?想约女友临时看场新上映的电影,她先掏出手机给妈妈发消息:“妈,他说一会去看电影,晚点回家可以吗?”晚上纠结吃火锅还是日料,她皱着眉摇头:“我妈说外面的火锅不卫生。”当恋爱里每一个小决定都要经过 “第三方审批”,当你精心准备的惊喜要先通过她妈妈的 “审核”,当你感觉自己不是在和她谈恋爱,而是在和她妈妈进行一场漫长的“拉锯战”,这样的感情,到底该坚持还是放手?
“我妈妈说”:藏在甜蜜里的隐形门槛
第一次带林晓去吃我常去的那家私房菜时,我特意提前订了她爱吃的糖醋排骨,还叮嘱老板少放糖。菜端上桌时,林晓拿起筷子却没动,掏出手机对着菜品拍了张照,低头快速打字。我疑惑地问她怎么了,她抬头笑着说:“跟我妈说一声,她总担心外面的菜油不好。”那天整顿饭,她手机屏幕亮了三次,每次都是她妈妈发来的消息——“别吃太多肉,晚上不好消化”“让他多给你点份蔬菜”“吃完早点回家,别在外头晃太久”。
起初我只觉得林晓乖巧,连吃什么都愿意跟妈妈分享,可后来才发现,“我妈妈说”早已成了她生活的“标准答案”。我们一起逛商场,我看中一条浅色系的连衣裙,她摸了摸面料说:“这颜色挺好看的,但我妈妈说我穿深色显白,我拍给她看看。”等了十分钟,她妈妈回复“颜色太浅不耐脏”,她立刻放下裙子拉着我走:“算了,咱们再看看别的。”就连我送她的生日礼物,一支小众品牌的口红,她收到后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小声说:“我妈总说我涂口红太成熟。”
更让我无奈的是生活里的小事。有次她感冒了,我给她买了感冒药,她却拿着药盒反复看说明:“我妈说感冒要喝姜茶,吃药对身体不好。”结果她妈妈让她别吃药,还让她把我买的药退了。看着她认真执行妈妈指令的样子,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人——我精心照顾她的心意,在“我妈妈说”面前,连被考虑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林晓也有让我心动的地方。她会记得我不吃香菜,每次点外卖都特意备注;她说话总是软软的,从来不会跟我吵架,哪怕我偶尔发脾气,她也只是低着头说:“我妈妈说两个人要互相包容,我不跟你吵。”可这些甜蜜就像裹了糖的药,咽下去时甜,回味起来却满是苦涩——我知道,她的温柔和体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习惯了听从“指令”,而不是发自内心地理解我。
幕后的“总指挥”:当买房变成一场 “家庭谈判”
我们恋爱一年后,双方家长开始谈买房的事。我和爸妈商量后,决定在市区买一套两居室,离我公司近,也方便以后照顾双方老人。可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林晓时,她立刻说:“我得跟我妈说一声,买房这么大的事,得听听她的意见。”
第二天林晓带来了她妈妈的“指示”:“我妈说市区太吵,不适合以后养孩子,最好买新城片区的学区房;还有,房产证上必须写我的名字,不然以后没保障。”这些要求让我瞬间愣住,我跟林晓解释:“新城片区的房子对我来说上班不方便,而且学区房价格太高,我们现在的预算不够。”可她只是摇头:“我妈说这些都是为了我们好。”
为了这事,我第一次跟林晓争执起来。我让她跟她妈妈沟通,看看能不能商量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可她却红着眼眶说:“我从小就听我妈的话,她做什么都是为了我,我不能跟她吵架。”后来我才知道,她爸爸在这个家里几乎没有话语权,家里所有的决定都是她妈妈做的。有次我去她家吃饭,她爸爸想加一道红烧鱼,她妈妈说 “吃鱼麻烦,容易卡刺”,她爸爸就立刻改口说 “那听你的,吃排骨吧”。
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像在跟一个“影子”谈恋爱——我跟林晓谈买房,实际是在跟她妈妈谈判;我跟林晓说未来的规划,她转头就把所有话都告诉她妈妈,再把她妈妈的意见原封不动地传给我。有一次,我跟林晓吐槽了一句“最近工作压力大,领导总挑我毛病”,结果当天晚上,她妈妈就给我打了电话,语气严肃地说:“小伙子,工作上要多忍忍,别把负面情绪带给晓晓,她还小。”我握着手机,突然觉得无比疲惫——我和林晓之间的悄悄话,竟然成了她妈妈“教育”我的素材。
失衡的天平:当“孝顺”变成爱情的枷锁
随着相处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林晓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她的衣服要么是她妈妈帮她选的,要么是直接穿她妈妈的旧衣服;她不知道怎么缴水电费,每次都要拍照发给她妈妈,让她妈妈远程指导。有次她爸妈出去旅游,她直接搬到我家来住,理由是“我爸妈不在家,我一个人住害怕,也不会做饭”。
那段时间,我每天下班要先去超市买菜,再回家给她做饭。有天我加班到很晚,回家时发现她坐在沙发上哭,问她怎么了,她说:“我妈今天没给我打电话,我担心她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我一边安慰她,一边给她妈妈打了电话,结果她妈妈只是说:“手机没电了,忘了充。”挂了电话,林晓立刻破涕为笑,可我看着她的样子,心里却凉了半截——在她心里,我或许只是一个“临时照顾者”,而她妈妈才是那个不可替代的 “精神支柱”。
让我彻底动摇的是一次朋友聚会。那天我带林晓去参加发小的生日宴,席间发小问我们什么时候结婚,林晓没等我开口就说:“我妈说要等我哥哥结婚后,我才能结婚,不然家里会乱。”我愣住了,因为这件事她从来没跟我提过。我拉着她到一边问:“你哥哥在外地工作,到现在还没找到女朋友,等他结婚得等到猴年马月啊?”她却一脸理所当然:“我妈说的有道理,家里的事就得听她的,我不能让她生气。”
那天晚上回家的路上,我看着路灯下林晓的侧脸,突然觉得无比陌生。我想起我们刚在一起时,她笑着说“我妈妈说你人挺好的,让我跟你好好处”;想起我们第一次吵架,她哭着说“我妈妈说两个人要互相体谅,我不怪你”;想起她妈妈说“晓晓还小,你要多让着她”。原来从始至终,我都不是在和林晓谈恋爱,而是在配合她妈妈完成一场“恋爱演练”—— 她是那个听话的“演员”,她妈妈是 “导演”,而我只是一个随时可能被替换的“配角”。
现在我站在分岔路口,一边是林晓的乖巧可爱,一边是无休无止的“妈妈指令”;一边是曾经的甜蜜回忆,一边是看不到尽头的“拔河游戏”。我知道,林晓的“妈宝”不是她的错,是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让她习惯了依赖;可我也清楚,一段健康的感情需要两个人共同成长,而不是一个人永远当“传话筒”,另一个人永远当“妥协者”。或许,我该放手了——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我想要的是一个能和我并肩同行的伴侣,而不是一个永远活在妈妈羽翼下的“大孩子”。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