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9月17日
语音
年轻人追潮流、中年人寻休闲、老人找回忆

爱赶集的徐州人究竟赶出了啥?

本报记者 周翔宇

上个周末,徐州市2025中秋好物大集暨“三优三进城”活动(以下简称中秋好物大集)引爆彭城。两天时间里,现场累计吸引近3万人次,直播观看量突破100万人次,成交额近300万元,成为中秋佳节前夕全市消费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市民与游客围在摊位前,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此起彼伏。这里既是乡野好物的汇聚地,也是一场充满烟火气的大集。

在徐州,从传统庙会的热闹,到非遗市集的手作,再到冰淇淋节的凉爽、“苏超”第二现场的激情……“市集”正以多变模样重回生活。

年轻人寻潮流,中年人觅休闲,老年人找回忆,各取所需。赶集从不止买卖,它是生活的缩影,更是情感的纽带,串起城市的过去与现在,也连起不同年龄的徐州人。

这些赶集场景,承载太多回忆

在过去,赶集是人们平淡生活里耀眼的亮光。

大家带着瓜果家禽去市集上售卖,再购回日用百货。熙攘的人群中,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人们交换着物件,也分享着生活的琐碎与欢喜。

每逢节庆临近,赶集便成了人们翘首以盼的日子。

赶集前几日,家家户户就开始热热闹闹地讨论,要卖什么,买什么。到了赶集当天,天还没亮,一家老小就背着货物,往市集的方向赶,脚步里满是对生活的热忱。

家住故黄河边的李方,年过70岁,给记者讲述了他当年赶集的场景。

“那时赶集,我们早上常没吃饭就出门,市集上有面饼、油条、稀饭,不贵,找张桌子坐下吃,很热闹。就算平时不舍得在外吃的,在这吃顿早餐也不心疼。” 李方回忆道。

“摆摊没太多规矩,一般是谁先到谁先选地,有人说市集头好,有人说尾好,全看喜好。” 他笑着补充,“其实关键还看东西价格和质量,价格公道的话,在哪都好卖。”

尽早卖完货,就该采购了。“市集像流动的大超市,啥都有,还能砍价。” 李方说,“要是自家东西卖得好,有余钱,买完日用品,常会买些零食给孩子,或是扯匹花布做新衣裳。”

赶集之外,庙会也有着类似的作用,生活气很足, 吃喝俱有,人们也能买卖东西。不同的是,庙会多了份乐趣,常有杂耍表演、唱戏等活动引得人围观看热闹。像泰山庙会、云龙山庙会这些传统庙会,就载着无数徐州人的欢乐回忆。

特色市集轮番登场,带来新感受

如今物质生活日渐丰裕,赶集已没了过去“非去不可”的必要性,可那份凑在一起欢庆的精神,却以更丰富多元的模样,在新的生活里生长开来。

5月份,云龙山脚下的咖啡市集热闹非凡,彩旗招展、人潮涌动,咖啡香萦绕间,年轻人穿梭往来,活力满满。

暑期,夏日炎炎,彭城壹号街区“凉好青年生活节” 顺利举行。数十种冰淇淋摆满各个摊位,花样新奇、口味繁多,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引得市民与游客纷纷驻足参与。这场满是凉意的活动,既是人们欢聚的鲜活模样,也是一场新颖的夏日集会。

作为一座文化底蕴丰富的古城,非遗市集在徐州各地频频举办,无论是过年时候的文庙街区非遗市集,还是五一假期拔剑泉的非遗市集,都备受欢迎,剪纸灵动、糖人精巧、面塑活泼……各色带着徐州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艺术,为人们带来别样的欢乐。

当下最火的事物是什么?或许每个人答案不同,但大概很多答案会提到 “苏超”。如今,赶“苏超”的 “集”,正成为徐州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每当“苏超”赛事开启,主场作战时,奥体中心外的市集总是人来人往、客流如梭;即便球队客场出战,徐州多个商圈、景区开设的第二现场,也照样热闹非凡。

在“苏超”相关的市集里,不仅有印着球队元素的周边文创,还有各类特色小吃、家乡好物。球迷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讨论赛事,为家乡球队呐喊助威。

有人带着孩子来感受氛围,有人约上好友组团打卡,欢呼声、讨论声与“苏超”市集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让每一次到场都充满热血与欢乐,成为徐州人生活中鲜活的新记忆。

中秋好物大集,赶集文化生动绽放

刚刚落幕的中秋好物大集,正是赶集文化在徐州的精彩呈现。

据悉,本次大集汇聚了100余个县区村(合作社、企业、商户)。他们不仅带来了各地的特色农副产品,从新鲜蔬果到手工干货,琳琅满目;更将骨子里的浓浓乡情,连同醇厚的节日氛围,一同送到了市民的心坎里。

大集现场摩肩接踵,游人络绎不绝。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询价、了解的市民与游客。“洞山村的米粉肉供不应求”“新希望芽苗菜已卖完”“许阳鸡售罄了”“绿豆芽没货啦”……

一句句带着笑意的交谈声此起彼伏,话语间满是收获的喜悦;一笔笔顺利成交的订单,尽显市集的鲜活与热闹。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来自徐州各地的村书记们,纷纷化身接地气的 “农产代言天团”。苹果清甜、煎饼喷香、香包精巧、米线爽滑……摊位上的各色好物数不胜数,裹着浓浓的地道“徐州味”,引得人们频频驻足。

除了丰富的农产品,市集还设置了拍卖环节。艾草眼罩、腰护贴、猕猴桃等轮番亮相,人们在欢笑声中竞价,不时为心仪的拍品叫好,让这场中秋大集更添几分趣味。

这次大集,正是赶集文化在岁月变迁中,融合传统与新意,既延续了赶集的烟火底色,又注入了新时代的鲜活气息。

日升月落,无论传统市集还是新潮市集,均满足人们的物质交换与情感联结、文化传承需求,或许,这就是赶集在徐州人心中,始终有共鸣的原因。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