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亮
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与炎热天气相对应,我市二手房市场同样火热。
7月28日上午,徐房严选签约中心排起了队伍,买卖双方都在等待着尽快签订合同。
“中介一直催我们早点到,8点不到我们就在门口等待开门了。”马先生走出签约中心的时候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他苦笑着指着长长的队伍说,“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
市场成交数据证实了这样繁忙场景背后的原因。徐州房地产信息网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徐州市区已网签成交的二手住房达14390套,较去年同期增幅达到15.8%。这一数字背后,更是结构性的市场转变:二手住房成交已经占据一、二手房总成交量的68.8%,与去年下半年相比上升了整整5个百分点,近乎于市场七成天下已经被二手房交易所掌握。
7月29日,泉山区一处老小区,李峰和爱人在中介人员带领下,来到一处挂牌出售的二手房。“相比新房,二手房更香!”李峰一边仔细查看房子的每一处角落一边说,“这套房子单价只要5000元/㎡,而且是在市中心,这个价格购买新房的话,只能去看看远郊房。”
在徐州,越来越多安家梦想正被二手房市场稳稳托起,房地产市场向二手房倾斜的趋势更加清晰。
占比近七成!二手房成市场主力
今年1月,新房市场销售面积领先二手房4.35万㎡,这是今年以来新房市场仅有的“高光”,2月开始,二手房市场销量迅速超越新房,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力。
数据印证了二手房市场的热度。上半年徐州市区二手房不仅成交套数显著增长,成交面积达141.4万㎡,同比上涨18.0%;成交金额86.63亿元,同比亦上涨2.65%。市场呈现出量价温和齐升的稳健格局。
“现在带客户,十组里有七八组是直奔二手房来的。”从业近十年的资深经纪人赵明感触尤深,“刚需上车、学区需求、低价安家……二手房几乎覆盖了所有基础诉求。”
一位中介门店负责人表示,如果新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差距超过10%,客户会更加倾向选择二手房,如果新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差距在5%—10%之间,客户选择新房和二手房的可能性相差不大,一旦新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差距在5%以内,就会有更多客户选择新房。
徐州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会长于健分析认为,和新房相比,二手房市场具有选择面较广、性价比更突出等特点,特别是很多卖方“以价换量”的策略,让二手房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这是二手房市场领跑新房的最重要原因。”
“我也想购买新房,但看了很多个楼盘发现,新房的价格和二手房相比仍然较贵,这种价格上的落差让二手房显得更加具有性价比。”市民陆先生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二手房在价格上的优势让很多购房者转向二手房市场。
八成房源百万内刚需托起基本盘
徐州二手房市场的蓬勃生命力,根植于坚实的刚需土壤。
在市区,总价80万元以下的二手房成交占比高达68.64%,100万元以内房源占比更突破八成。尤为值得注意的是,80万元以下成交占比相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98个百分点,刚需市场份额持续扩张。
“预算就卡在80万元这条线。”刚刚购买二手房的市民王家林坦言,作为新徐州人,首付需掏空双方父母积蓄,这套76万元、带学区的三居室二手房已是极限。他补充说:“虽然房子旧点,但胜在位置核心,上班通勤和孩子以后上学都近。”
而另一头,80—100万元价格段成交占比却出现下滑。市场分化如刀锋般清晰:低价刚需房成交占比持续攀升,刚需与改善之间的价格断层正在加深。
于健认为,当购房需求主要由自住客推动时,人们对区位便利度、产品实用性将更加敏感。“这种需求从市场供应来看,只有二手房才能充分满足。”于健说,相比新楼盘的“点状分布”,二手房的“面状分布”选择面更广。
“我单位附近3公里半径内一个新盘都没有,二手房是我唯一的选择。”工作不久的市民刘磊坦言,他并不希望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通勤上。
90平小户最抢手 大户型占比攀升
“每成交5套二手房,就有2套是90㎡以内。”某中介门店负责人指出。数据显示,90㎡以内小户型牢牢占据成交主力地位,占比近40%。此类房源多分布于泉山、云龙等成熟城区,其中仅泉山区就贡献了该面积段近四成成交量。
“年轻家庭关注实用性和通勤效率,小户型二手房恰好平衡了可接受预算和即买即住的时效需求。”一位中介置业顾问解释说。
然而市场并非单一旋律。110-140㎡面积段成交占比达27.6%,接近三成,形成另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这部分买家多为追求“一步到位”的家庭,在性价比与功能空间之间寻求最优解。
在新城片区某品牌房企售楼处,陈先生正为置换发愁。他现住的90年代老房仅80平方米,二胎出生后三代同堂拥挤不堪。“初步看中了一套新城片区120平方米的次新二手房,总价约110万元,比同地段新房便宜3000元/㎡。”陈先生还没有最终敲定这套房子,他打算和家人再商量商量,“现在房价还是不稳定,买房是件大事,不得不谨慎。”
刚改观望
卖旧换新推动市场
陈先生的犹豫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改善型买家的心态。数据显示,180万元以上中高总价段成交占比普遍“飘绿”,尤其对比去年下半年,180—200万元、200—240万元区间占比均现回调。部分改善客群转向新房市场分流,更多则选择驻足观望。
于健认为,市场分化已成常态。一方面,“低总价、小面积、核心区”的刚需房源流速加快;另一方面,功能缺失的老破小与总价过高的豪宅则面临交易周期延长困境。
近年来,徐州执行卖旧换新补贴政策。对自2023年2月27日至2025年12月31日止(存量住房合同备案日期)在我市主城区(含经开区、港务区,下同)出售商品住房,并自2023年7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商品住房合同备案日期)在主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不含经济适用住房、定销商品房)的个人(家庭),按新购商品住房合同价给予一定补贴。购买新建商品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按合同价的0.8%补贴;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按合同价的1.2%补贴。
“卖旧换新有效推动了改善型新房销售,毕竟,卖旧买旧无法获得政府补贴。”于健认为,一方面,政策推动了新房在改善型市场的领先;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好房子”让新房更符合改善型群体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