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7月31日
语音

祥和夜市“变形记”

文/本报记者 吴云 实习生 吕勃燃 任俊烨

图/本报记者 吴国乐

“老板,来份炒面,微辣。哟,这新餐车可真气派。”

夜幕低垂,鼓楼区环城街道祥和夜市新装的灯带次第亮起,灯光映在“深夜炒面王”岳师傅忙碌的身影上。他一边颠着炒勺,一边和老顾客搭着腔。就在半个多月前,他还是个骑着三轮车的流动摊贩。这场蜕变,藏着祥和夜市提档升级、城市治理以人为本的暖心故事。

从“流动摊” 到“固定岗”: 餐车里的稳稳幸福

岳师傅名叫岳聪,原先是祥和路上一名“资深”流动摊贩。“我们在这儿摆摊十几年了。现在,环城街道给我们提供固定餐车,而且统一配置了灶具、油烟机净化器,刮风下雨都有凉棚挡着,心里真踏实。”

今年5月,环城街道在祥和夜市召开了一次现场会,工作人员表示准备对夜市进行升级改造,并将增加一部分固定摊位。岳聪得知后,翘首以盼。7月2日,他和其他十几名流动摊主接到通知,因为第一批新增的摊位只有8个,大家需要到苏电社区抓阄决定。

“抓阄过程公开公平,全程都有录像。我们先选号,然后根据排号挨个抓阄。大家都没有怨言,没抓到的也不会再摆摊了,等着下一批。路北的二期改造马上要开始了。”岳聪说,“现在好了,终于扎下根了!生意也比以前好了,一天能卖150多份炒面。”

夜市拐角处安装了咖啡色的花箱,新栽的月季花吐露芬芳。一些市民在路边新增的休闲座椅上休息聊天。“相比以往,这里重铺了路面,新装了灯带,还放置了桌椅。来这儿休闲变成了一种享受。”有市民赞叹道。

夜色渐浓,夜市也越来越热闹。路边一排排整齐的摊位,卖饰品、玩偶、饮料的应有尽有。一位摊主告诉记者:“我们以前是利用汽车后备厢卖东西。祥和夜市整治后,环城街道给我们提供了简易摊位,暂时不收费用,生意比以前更火了。”

从堵心到舒心:治理中的城市暖流

“夜市整治后,你感觉怎么样?有什么需求尽管提。”

每天下午下班后,环城街道的党员干部便前往祥和夜市,一边维护秩序,一边征求业主意见,以便进行下一步整改。

为什么对祥和夜市提档升级?环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张雷表示,祥和夜市至少有20年的历史,原有的疏导点安置了60多个摊位。流动摊位占道经营、证照不全,再加上路面年久失修,空中“飞线”扯到数百米远,在交通、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存在隐患。

“为了让夜市既保住烟火气,又守住安全与秩序,我们经过反复研判后,决定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张雷介绍,改造分成三步走。一是硬件升级,3天铺好100多米柏油路,扯掉飞线,规范用电,实施亮化工程,让夜市既“亮起来”又“靓起来”;二是规范经营,将流动摊贩规范至疏导点,采用带统一标识的餐车,办理证照;三是便民提质,增设公共休息区,提供20组便民座椅,白天供市民休憩,夜间服务消费人群。目前一期改造即将结束,二期正在筹备中。

长期以来,流动摊贩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环城街道管理思路的转变,悄然融化着昔日的坚冰。全程参与改造的环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祥和片区队长周磊说:“现在摊主见了我们都主动打招呼,说‘感谢’。”

看到祥和夜市越变越美,各方都来出一把力。一位卖小笼包的业主自发在花箱外侧贴上“我爱鼓楼”4个字。夜市西侧一家酒店联合朱庄村制作了一面粉色印有“徐州”字样的打卡墙,引来不少年轻人拍照。苏电社区一位志愿者还到夜市献唱,吸引更多人气。

望着夜市的璀璨灯火,环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国永说:“城市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表面的整洁,更要实现民生保障与城市秩序的有机统一。对流动摊贩不能堵,只能疏。祥和夜市提档升级,既让老百姓有了营收,又盘活了市场,还美化了环境,一举多得。”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