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李小委 图/本报记者 秦媛 实习生 刘雨凡
在2025年军校提前批录取中,我市一大批优秀学子成功考入国防科技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军事航天部队航天工程大学、海军航空大学、陆军工程大学、江苏警官学院等军事院校、警校,实现了“海陆空”三军全覆盖。
这不仅是学校教育成果的展现,也是我市优秀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梦、强军梦的生动实践。
王畅:有理想的普通人就不再平凡
王畅来自侯集高级中学,他以617分的成绩被空军工程大学导弹专业录取。谈到报考军校,王畅首先提到的便是“我对飞行器和导弹制造很感兴趣,还可以强身健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畅动手能力很强,从小就有一个“造东西”的梦想,高三的时候还萌生了“造飞行器”的想法。
不同于其他几位同学,王畅的学习之路充满了“逆袭”。初一初二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我爸说,如果考不上高中,直接跟他去打工。”王畅回忆,爸爸的“最后通牒”成为他的转折点。当时,王畅的英语成绩很差,他就从背单词学起,功夫不负有心人,英语从30分,40分提升到100分,排名也从几百名升到前10名。
考入侯集高级中学时,王畅的入学成绩排在1000名开外。“周围的同学学习都很厉害,感觉自己非常普通。”尽管压力变大,但王畅的目标也更明确了,“努力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走出去,看看广袤的世界。”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王畅的成绩和排名不断提升,最好名次达到年级前93名,平时稳定在年级前150名左右。
王畅的努力并不是熬夜刷题、死记硬背,他追求的是“科学的努力”,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保证白天的学习效率;听取学长的经验,敢于试错,及时调整策略;学习之余坚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把英语作为突破口,然后逐步提升理化成绩,数学成为核心优势,王畅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尽管在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中数学发挥失常,但是数学老师的心理疏导让他重获信心:相信自己,用稳定的心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回顾自己的逆袭之路,王畅总结为“有理想的普通人就不再平凡”。
徐玉龙:参军报国,锻炼自己
徐玉龙同学以618分的成绩被陆军工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录取。高三的时候,徐玉龙在父母的指引下萌发了报考军校的想法,他报考军校前的准备也很充分,早在1月份就接受了全飞秒手术,根据自己的分数初步筛选合适的院校专业,陆军工程大学成为首要目标。
中考以714分考入侯集高级中学,入学时,他排在年级200多名,凭借稳扎稳打的学习态度,成绩逐步提升并稳定在年级50—100名。虽然也有过考试失误,跌出前100名的经历,但“我会自己安慰自己,及时找原因,并相信自己能考回来”,这种自我调节能力让徐玉龙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作为物化生考生,他的优势科目就是数学和化学。谈及高考成绩时,他坦言数学的失误让他有点遗憾,但最终被陆军工程大学录取让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高中三年,徐玉龙一直住校。“我和同学在宿舍很少聊学习,主要是休息”,整个宿舍形成了良好的作息氛围,每个人都朝着各自的目标努力。学习之余,徐玉龙也注重身体的锻炼,跑步,做俯卧撑,这些都能让他在压力下得到放松。
面对即将开始的军校生活,徐玉龙既有期待又有忐忑,但他坚信“自己在军校中能够锻炼得更强壮”。从普通高中生到军校学院,他那份“参军报国,锻炼自己”的初心恰是当代青年最动人的模样。
伊柄曌:慢下来才是最快的方法
伊柄曌的军旅之梦并不是一时兴起,爸爸作为退伍军人,从小便对他要求严格,高三时期军校学长的演讲点燃了他报考军校的热情。最初,他的梦想是造飞机,北航,南航,西北工业大学都是他的目标,高考报名时发现恰好分数合适,便果断报考了国防科技大学。
伊柄曌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入学时100多名逐步提升并稳定在30—50名,但高三二模时,物理成绩突然跌至60多分,“我当时完全找不到状态,平时做练习都对,一考试就心慌。”伊柄曌表示,即使做了大量的练习题,也没有很大成效,直到听取了一位视频博主的经验分享后,伊柄曌改变了只图速度的做题方法,“慢下来才是最快的方法。”他将这一套方法延续到高考当中,最终物理考了99分。
这种“慢下来”“沉下心”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平时的学习中,在高考前显得尤为珍贵,当周围很多同学开始躁动,畅想高考结束的生活,但伊柄曌却时刻提醒自己“对高考结束后的期待是学习的一部分动力,但是对未来目标的坚守却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他始终朝着“造飞机”的方向努力。
在学习过程中,伊柄曌注重劳逸结合,“运动分泌的多巴胺能让头脑更加放松。”伊柄曌坦言,上活动课时从不留在教室里写作业。此外,在青春叛逆期, 伊柄曌会和爸爸因为学习方法起争执,面对这些烦恼“到学校和朋友聊聊天,就都忘了。”伊柄曌表示,而这种豁达也让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
伊柄曌即将踏入国防科技大学学习大数据专业,这个名字里藏着“日月”的少年带着他对梦想的执着,朝着更广阔的天地走去。
王静林:人生的精彩不局限于单一赛道
“恭喜!”当海军航空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王静林手中时,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表示:“这份录取通知书,不仅是荣誉,更是保家卫国的责任。”王静林,来自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高考前后经历3次体检审查,最终以572分的出色成绩被高校录取。
回忆起高考放榜那晚,天格外闷热,当父母将查分结果告诉王静林时,所有的忐忑都化作了夏夜清凉的风,吹散了这些天来的焦虑。
从初中升入高中强基班后,面对骤然提升的学习难度,王静林一度不适应。“那时候确实很吃力。”他坦言道,“但幸运的是遇到了特别好的老师和同学,每当我遇到困难,他们都会耐心帮我解答。”正是这份温暖,让他逐渐适应了高强度学习的节奏。
3年来,王静林迎难而上。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上稳居年级前列,更懂得劳逸结合的重要性。王静林始终相信,“人生的精彩从不局限于单一赛道。”和同学比拼俯卧撑、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这既是他放松身心的方式,也是保持体能的方法。“紧张的学习节奏中,我们更需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这种态度,也让王静林在学业上始终保持着从容与热忱。
“能报考军校,要感谢班主任的发掘。”王静林回忆说,“当时老师发现我视力好、体能强,身体素质比较符合军校选拔标准。”但更深层的动力,源自他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从小就在我心里扎了根。”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让他选择军旅之路。
谈及未来,王静林斗志昂扬,“我将刻苦钻研,克服一切困难,成长为出色的新型军事人才。”王静林表示,希望为国防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目标是早日成为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驾驶战机守卫祖国的万里海疆,捍卫祖国的辽阔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