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7月28日
语音
急救可视频、种牙靠机器人、把钉钉搬进课堂…… 我市打造16个民生服务领域智慧应用场景

让更多“黑科技”走进市民生活

本报讯(记者 王正喜 实习生 程清荣)当120急救电话遇上5G视频报警,当口腔种植手术由机器人精准完成,当无人机载着医疗标本穿越城市低空……这些科幻感十足的场景正在徐州加速落地。

近日,我市印发《关于推进场景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7年开放200个以上场景机会,打造全国领先的“场景驱动型”实体经济实践高地。其中,民生服务领域计划推出16个“黑科技”应用,以技术赋能为核心、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跨部门协同、跨行业应用的智慧化服务体系,把“未来感”变成市民的“日常感”。

在卫生医疗领域,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在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场景中的应用,加快基于大模型、云计算的AI 辅助诊疗等技术布局,强化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建设跨机构医疗数据安全共享基础设施,提升医疗服务智能化水平。

“叮——您已进入视频120报警模式,请对准镜头描述患者情况。”今后,市民可以使用视频拨打120,不到30秒,调度台就可以帮助锁定位置,救护车同步出动,车载AI还会远程指导做心肺复苏。市急救医疗中心将推出“可视化120医疗救护电话”,报警人只需点击视频通话,急救人员就能实时查看现场情况,AI同步识别患者症状、定位位置,并自动调度最近车辆,真正实现“救命之路”零失误。

在徐州市口腔医院的数字化诊室里,种植牙手术已交给机器人主刀——通过三维影像精准定位,机械臂以0.1毫米的精度将种植体“种”进牙槽骨,比老师傅还稳。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则给妇科检查装上“智慧脑”,不同品牌设备数据秒互通,AI还能通过产妇的只言片语分析心理状态。徐矿集团总医院的医生遇到疑难杂症时,本地医疗大模型会秒递诊断方案,连罕见病都难逃“AI法眼”。

徐州市肿瘤医院的检验标本可以坐上“无人机专车”。

通过5G网络调度,无人机将跨区域运送血样、病理切片,运输时间节省一半。徐州仁慈医院通过语音识别+大模型NLP技术,可实时将医患对话转化为结构化电子病历,支持自动摘要、关键信息提取。

江苏雷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营养平台把AI营养师装进市民手机,通过大模型构建智能问答、智能营养评估干预,根据生活习惯及生理指标给出每日营养干预方案、膳食食谱等,统计各生理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新沂市老年人体检时只需“刷个脸”,所有数据自动归档区块链,子女手机随时查看。

在交通出行领域,计划通过“无人机+AI”构建公路空天地一体化巡查体系,提高交通事件响应、评估、决策效率。构建场站地区大客流监测分析预警模型,汇总各类公共交通乘客数据等,基于数据挖掘及模型训练精准预测大客流事件,针对性制定响应方案,提高公共交通资源利用率和旅客出行效率。

徐州市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围绕低空培训、物流、交通、文旅等领域,打造面向企业、个人的多场景应用。打造“低空+”无人驾驶示范场景,开展无人驾驶航空器载人飞行演示及“空中的士”实践探索;搭建多领域低空服务网,推动低空出行多模态、多样化、一体化发展。

在教育改革领域,依托全市丰富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创新研发、应用场景资源,我市计划在个性化学习服务、教育管理智能化、教学场景重构等领域开展AI 垂直模型开发与应用,打造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师—生—机”三元互动教育教学新生态。

丰县的“汉韵智学”项目让教研直播像刷短视频一样流畅,把钉钉搬进课堂,老师一键发起4K直播,乡村学校的孩子也能同步听城市名师讲课。平台还自带“AI巡课”,实时分析学生专注度,家长手机端就能收到“娃今天举手3次”的暖心报告。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场景不是技术秀场,而是围绕“群众想要什么”设计的民生工程,预计年内就将有部分项目投入试运行。当城市插上新质生产力的翅膀,让更多“黑科技”从实验室走上菜市场、救护车和老百姓的手机屏幕,徐州人或许很快会发现:科幻片里的生活,不过是最普通的日常。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