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琦
实习生 洪婉琳
阳光洒进厨房时,汤锅里正咕嘟咕嘟吐着泡泡。
“起来了妹妹,咱梳梳头,喝口汤。”
清晨,李秀侠搀扶起躺在床上的小姑子周香连,动作娴熟地为她梳头。周香连从床头拿起一本书,纸页间夹着干枯的绣球花瓣,蓝紫色的脉络像极了李秀侠手背上密布的褶皱。
这看似平凡的瞬间,在时光的褶皱里闪烁着细碎的光,拼凑起第九届江苏省道德模范、贾汪区江庄镇周埠村村民李秀侠最动人的模样。
一肩挑起九口之家
1975年,李秀侠嫁给丈夫周厚全。彼时,年迈的婆婆卧病在床,6个弟妹都还未成年,身为教师的周厚全难以兼顾家庭,李秀侠毅然承担起照料一家九口人的重任。
“当时就想,这个家需要有人撑着。”回忆往事,李秀侠粗糙的双手无意识地摩挲着洗得褪色的围裙。
寒来暑往,她一次又一次用平板车拉着婆婆到十几里外的县城治病。有一次天降大雪,路面湿滑难行,李秀侠屡次摔倒,却坚持着爬起来拍打掉身上的雪,继续拉着平板车赶路。到医院时,她的棉衣已被汗水浸透,停下脚步便冻得浑身发抖,心里却只惦记着给婆婆买碗热汤暖身子。婆婆确诊胃癌后,李秀侠毫不犹豫地把家中仅有的一头猪卖了,凑齐手术费。
“要不是嫂子,这个家早就散了。”在弟妹们的记忆里,李秀侠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白天田间劳作、洗衣做饭,晚上缝缝补补、收拾家务,日复一日,将6个弟妹一一抚养成人。
“要把苦日子过成好日子!”李秀侠的话语,化作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弟妹们的成长之路。
病榻上创造医学奇迹
198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彻底改变了19岁周香连的命运。高位截瘫的诊断书像一纸冰冷的判决,医生曾断言:“最多再活两年。”
由于长期卧床,周香连的身体长出了褥疮,久久难以愈合。看着骨瘦如柴的小姑子,李秀侠心疼得直掉眼泪,她当即决定把周香连接回自己家中照顾。
为避免疮口感染、溃烂,李秀侠每天帮她翻身、清洗疮口、涂抹药膏。担心周香连长期卧床寂寞,李秀侠省吃俭用,跑到城里买了一台电视机和小录音机,放到小姑子床前给她解闷。
如今,在李秀侠的精心照料下,61岁的周香连面色红润,头上没长一根白发,打破了医生的“死亡预言”。
善行种子生根发芽
后高村有一位住在养老院的哑巴老人,李秀侠时常买鞋袜、衣物送过去;五保户李庆彬身体不好,她经常带着食物前去看望,还帮他套被子、缝补衣服……
夕阳西下,李秀侠一边给小姑子梳头,一边念叨着明天要给哑巴老人送双新鞋。周香连轻声说:“嫂子总说自己做不了大事,可这一件件平凡小事,最见人心。”
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2022年,周埠村成立“李秀侠志愿服务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一系列特色志愿服务活动,让榜样的典型示范转化为群体效应,文明新风劲吹彭城大地。